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_第二百四十章,借钱和坐堂(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借钱和坐堂(求月票) (第3/6页)

  老二刚借完钱没多久,老大也来借钱了。

    两兄弟现在是厚脸皮了,但是许多年并没有借给老大。

    “大哥,大嫂还有段时间才生产,等到时候生产之后,我再借钱给你吧。”

    生孩子的事儿,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儿,意味着更多的支出。

    可这个时间点,胡美凤又还没生产,老大那么急着借钱干嘛?

    提起借钱这件事,最近的四合院,也掀起了一波借钱浪潮。

    似乎大家都以为借钱不用还似的,要多少借多少。

    何雨柱、许大茂、阎埠贵等,好几个邻居都来找过许多年借钱。

    后者却都没有鸟他们这些人,反倒是易中海,是借了一些钱出去,却全都写好了借据,这可赖不掉。

    就在许多年还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突然想要借钱的时候,城外的丈母娘杨秋红进城了。

    许多年中午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就闻到了香喷喷的食物味道:有rou!

    平时秦淮茹一个人在家,她是能简单就简单一些,很少会煮rou吃,最多就是蒸鸡蛋羹。

    因为鸡蛋羹简单啊,放点盐,加一些水,放在米饭上面一起蒸。

    等米饭熟了,鸡蛋羹也好了。

    吃的时候,直接在鸡蛋羹上面淋一点调配的酱油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饭菜了。

    反观煮rou吃就麻烦了很多。

    “娘,您来了,我就说嘛,小茹不可能不听话,折腾那么多饭菜”

    刚进门,许多年便看到了桌上的三道菜,抬头的时候,也看到了厨房里的杨秋红和秦淮茹。

    后者是在打下手,主厨的则是杨秋红。

    “多年回来了,快洗手吃饭吧。”

    丈母娘手艺很不错,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饭,期间便聊起了事儿。

    没错,杨秋红也是来借钱的,准确来说,借粮!

    去年的生产队大食堂,最流行的一句话: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

    但是现在的生产队,每天吃的都是稀饭,还是筷子立不住的那一种。

    一开始,秦建国、杨秋红他们都还能扛得住,咬牙硬撑着。

    可进入四月份,稀饭越来越稀,都快变成了‘往水里掺了几粒米’的那种程度。

    喝这样的稀粥,都撑不了一个小时,就要饿肚子了。

    秦明光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三岁多,一个则是去年十一月刚生产的婴幼儿。

    尽管这个大儿子跟秦建国和杨秋红两人多有不和,但毕竟是自己的亲骨rou。

    每天看着两个孙子哭得哇哇叫,儿媳妇王二妞也是饿得人都变成瘦鬼了。

    杨秋红老两口扛不住了,厚着脸皮进城里,求女婿借粮来了。

    “多年,你爹和我,实在是顶不住了啊,每天听着孙子在哭,我这心肝啊”

    如是说着,杨秋红的眼泪直掉,眼前香喷喷的米饭和菜,都吃不下了。

    “我们就想借五斤红薯,五斤就够了.”

    “再过两个月,冬小麦就要收了,到时候公分下来之后,我们再还你。”

    旁边的秦淮茹听着揪心,许多年听着也是皱眉不已。

    城外是什么情况,许多年是不想去看,他想的是逃避。

    因为他自己也很困难,能帮得了谁?

    “娘,五斤肯定是不够的,这样吧,我先借十五斤给您,您先带回家去.”

    “不过,您可得注意藏好了,不要被人看到了,要不然,您这些粮食,恐怕会存不住。”

    现如今,大家有多么疯狂,其实是很难想象的。

    反正之前三月份的时候,许多年和老许从石庙下山回城时,很多地方的野菜等,全都被霍霍干净了。

    可谓是寸草不生啊!

    杨秋红闻言,眼泪又掉了下来,连连道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这个时代,一斤粮食可活命。

    眼前这一幕,让许多年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他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

    随后,杨秋红又聊起了一些事情,提起了去年生产队成立公社之后平账的事儿。

    “我当时要是知道这件事,我们家也去借钱啊.”

    如果是当时借了钱,后面因为平账的事儿,便会不了了之。

    可惜,谁都会马后炮,当时却是想不到这些。

    许多年听到这里,顿时才明白何雨柱、许大茂他们这些人打的是什么鬼主意了。

    然而,他们怕不是打错主意了。

    个人跟个人之间借钱,与个人跟生产队这个集体借钱,完全是两码事。

    别说许多年没有借钱,就算是真借钱给他们了,该还钱,还是得还钱。

    所以,人家易中海借出去的钱,直接留下了借据。

    往后就算有争执,拿出借据来,肯定就逃不了。

    有些人是坏到脚底流脓,没有丝毫的信誉可言。

    这种人,做了初一,肯定就混不过去十五了。

    杨秋红带着十五斤粮食离开了九十五号四合院,赶回秦家沟了。

    现在是很多地方都缺粮,希望丈母娘带回去的粮食,都能吃进他们自己的肚子。

    许多年没有去探望老丈人,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如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