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借钱和坐堂(求月票) (第6/6页)
br> 由于要开始施针了,所以许多年让大家都出去一下。 周红梅留了下来,她看着许多年拿出一根蛮长的银针,然后很快就扎进了老许的肚子里,尽管不是第一次看了,可她还是很担忧。 观察了一下银针的情况,等过了一会儿,许多年这才拿出银针。 “爹,我的建议是您月底或者下个月初再回轧钢厂工作。” 老许一听,顿时紧张了起来,“是不是我的病情有所反复?” “不是,爹,您听我的就是了。” 许多年摇摇头,没有解释更多。 如果他直接说,爹您身体完全没问题了,不过还是留在家里偷懒,下个月再去上班的话,老许肯定不会答应的。 所以,模糊着说话,这样的话,老许才不会担忧那么多。 旁边的周红梅也劝说道: “老头子,你还是继续养一养身体吧,慢慢来,不要那么急。” “家里又多了好几个孩子,我能不急么?”老许摊了摊手,道: “我得工作啊,给我的孙子孙女买好吃的” 周红梅闻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了,许多年摇摇头,道: “爹,听我的吧,月底或者下个月初,您再回轧钢厂,准没错。” 既然都这样了,老许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很快,许大年他们也进来了,询问了一下情况。 得知没什么事之后,大家也彻底放心了。 阎埠贵则是突然好奇地询问道: “多年,你现在的医术应该可以坐堂了吧?” 坐堂也叫坐堂大夫或者坐堂医生,是指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要知道坐堂是指古时官员出庭审理案体、处理日常事务的,因坐于厅堂而得名。 一般来讲是一间小小的诊室内,一张方桌,一个脉枕,一位老中医坐在诊室内,即可为患者运用望、闻、问、切的手段来诊断疾病,开方子抓药,多以“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模式。 这一中医传统看病模式沿袭了近千年,流传至今。 关于坐堂的由来,跟张仲景这位千古名医有着很大关系。 当年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世间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 按当时的规矩,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 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得他接应不暇。 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 并且贴出告示,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 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阎埠贵这般询问,便是在询问许多年是不是出师了? 后者赶紧摇头否认: “三大爷,可不敢这么说啊,我还在学习当中呢,中医一道,浩瀚无穷,我连皮毛都没有学到,可不能这么捧我.” 就差没有直接说:三大爷,您可别捧杀我! 许多年也不是谦虚,他只是跟着张明德学了大半年而已,可不就是学了个皮毛嘛? 连十年游诊都没有进行,出个毛线的师啊,更别提什么坐堂了。 中医治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普通的头疼冷热还好说一些,但稍微重一些的疾病,可就不能这么搞了。 “多年,你总是那么谦虚干嘛?我们都知道你师傅很厉害,你作为徒弟肯定也不会差。” 见阎埠贵还继续拍着彩虹屁,许多年赶紧打断道: “三大爷,停停停!” “可别再说了,都臊死人了,我师傅厉害跟我可没有关系,我才学了多久?” “就算拔苗助长,也需要时间啊,我距离出师可差太远了,更别说坐堂了。” 就在阎埠贵还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旁边的许卫东突然来了一句: “三叔,什么是拔苗助长啊?” 这个神助攻,把许多年高兴坏了。 当即便给小家伙解释了一下,然后带着小家伙和秦淮茹她们先一步离开了老许家。 身后的阎埠贵喊着,许多年都不带停下的。 逃之夭夭的许多年,对阎埠贵的手段也是深感吃不消。 老抠最会见缝插针了,最近这些时间,总是喜欢拍马屁,都被他拍出花来了。 反正说好听的话,又不用钱,随便说就是了。 回到中院的家,坐在客厅里,三小只还在追问,是不是真的不办满月酒了? “三叔,我觉得三婶肚子里的弟弟meimei,他们肯定是龙凤胎,不办满月酒的话,弟弟meimei们会不高兴的。” 许晓蔓撑着下巴,看了一会儿书,没看进去,便胡诌道。 她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听出来了。 秦淮茹微笑着不说话,许多年则是没好气地瞪了小家伙一眼: “你嘴馋就嘴馋,偏要拿弟弟meimei做挡箭牌,你害臊不害臊啊?” “我没有,三叔你冤枉我了。”小家伙赶紧喊冤叫屈。 两更求月票,谢谢大家!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