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四部曲_2000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00年 (第3/30页)

着追问。

    “90%。我们可以打赌,一块钱。”

    柳钧大惊失色,好一阵子无语。等醒过神来,他缓缓将车启动,没了说话兴致。他原是信心十足,将以产品系列中的余下部件打响腾飞新公司的第一炮,已有实践表明,他的研发有回报。因此他购买的第一批设备也是以满足这种产品生产为要。可是,若真有董其扬所说的90%的概率,那么他的投入将从哪儿收回?腾飞投入生产后的利润从何产出?难道,他为了报复杨巡,将设计图纸贱卖,反而砸了自己脚面?柳钧郁闷得肋骨开始隐隐作痛。

    车进市区,路上逐渐热闹起来,董其扬让柳钧停车,他在这边打的,他不愿与柳钧的接触在老板心里留下什么不良印象,毕竟他在现在的位置还不算屁股坐热。下车时候,他跟柳钧和善地道:“柳总,我初来乍到,此地人生地不熟,以后有什么不懂不熟的需要向柳总请教,希望柳总把我和我老板一分为二啊,呵呵。说起来,柳总,我们两个互补,以后你有销售方面的难题,尽管找我。”

    “谢谢,以后一定请教。”柳钧犹豫了一下,问,“那么董总看好美国买来的图纸?”

    董其扬摇头,“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两位大股东对我的要求是尽快获利。买美国图纸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柳钧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其实……机械制造业容不得急功近利。”

    董其扬这回点头,“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你手头这些不同处理后的物理数据,都是宝啊。当初我在外资公司,这些数据……别提了,我们中方人员都接触不到,都是锁保险箱里存档的。你摸的路子是对的,我想认识你。但到目前为止,我看你对市一机还构不成任何威胁。”

    柳钧看着董其扬打车离开,好一阵子没挪动半分,他被董其扬这个行家点了穴。在德国,他和伙伴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经典”,他们总是追求精益求精,将手头的活计打造成经典。他没想到,回国全变了味儿。他几乎开始相信,董其扬与他打赌一块钱,他得输。从他回国一年整获得的经验来看,良币在国内处境艰难,而这种劣币良币论,董其扬看到了,爸爸却没看到,看起来董其扬确实有水平。

    那么,他是不是走错路了?就像董其扬说的,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他对市一机无法构成威胁?

    柳钧热爱户外运动,热爱旅游,他在旅途中总是能看到,不同的植被适应着不同的环境。杨柳树到了高海拔地区即使能存活,也决无西湖边杨柳依依的意境;而高山匍匐生长永远长不大的小树移栽到平地,弄不好就长成参天大树。他的坚持,他的理念,难道在国内水土不服?

    即使杨巡去年将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脚,即使拿着他的钱的施工方项目经理眼睛里总有若隐若现的不屑,自始至终柳钧都没有过怀疑。但这一次,董其扬的一席话,让他终于看到国内市场的本质。他的心底有一层怀疑悄悄升起。他的路,究竟是走岔了,还是走对了?

    等柳钧回去,一行验收人员已离开去市里吃庆功宴了,柳石堂当然也敬陪吃饭。柳钧一个人在热处理车间徘徊,不知不觉钻进高频屏蔽笼里。小小的空间抑制住柳钧的心猿意马,他一个人抱头静静坐了好一会儿,才心平气和地被饥饿逼去食堂吃饭。他安慰自己,大环境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变,反而是董其扬的提醒让他对未来有所准备。应该是好事。比撞上南墙,甚至积压无数库存,要好得多。起码,让他可以事先有所准备。

    柳钧走出屏蔽笼子才想起,他的手机信号在这么长一段时间里也被屏蔽了。他忙打个电话给董其扬,对董其扬的提醒表示感谢,这倒是让董其扬很感意外。然后是行政经理通知他,应聘面试的三位有大学文凭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办公室等候。柳钧一看时间,已经超过约定时间一刻钟。他在德国已经培养出严格守时的习惯,这下心里很是不好意思,食堂也不去了,直接赶去办公室。

    面试,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很正规,在柳钧眼中,就是跟三位散漫地坐在办公室,拉家常一般地聊天。技术这东西,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只要问他过去做过什么,怎么做的,其间有什么考虑,用到哪些原理,基本上该露出的毛须全露了,看面试官自己怎么抓辫子怎么判断。

    结果,一问就问出两个资深的都是玩粗仿的,更差劲的是,他们仿的时候都不去探究一下每一个设计背后的考虑。反而是一位刚从大学出来才不到一年的,叫罗庆,说话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罗庆懂工控,爱玩电脑,最难得的是,罗庆爱问个为什么。柳钧与三个人谈了半个多小时,只留下一个罗庆。对于这一结果,柳钧并不感到意外。若不是他的腾飞公司眼下挂了外资的羊头,他怀疑这三个人没一个会来应聘。这种味道,他在前进厂时已经尝到过。

    随着设备陆续进场,柳钧手头可用人手越发捉襟见肘。但他在招聘中依然高标准,坚持宁缺毋滥,不认真的,没耐心的,毛糙的人,一概不要。柳石堂曾经劝说儿子,有些人可以培养,但是柳钧不肯,他不愿有人进来破坏公司踏实做事的风气。人都很会有样学样,往往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