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红袖招里见真章(二) (第1/2页)
readx;书房内,胡宗宪请徐渭坐下,显得忧心忡忡。【】 “你也知道,弹劾我的折子上说我贪污的这些银子,其实并没有进我一个人的腰包。东南军务连连亏损,士兵的军饷又都出自哪里?孝敬京城里的大官的银子又出自哪里!?”胡宗宪在地上走了一圈,又转回藤椅上坐下,心事重重地说道,“京城几个部衙门的要紧官员,这些年我也都礼尚往来,领了我的献芹之心。只不知为何平地一声雷,皇上来了这么一道旨意时,他们都哑巴了!” 徐渭是久历江湖玲珑剔透之人,哪能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只不过是胡宗宪自己不提,他不好说破就是。现在见东翁有讨教的意思,几年来一直憋在心底的话也就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 徐渭清咳一声,首先说道:“皇上垂拱九重,深居大内,哪能知道这东南上的事。何况皇上的旨意,均采自内阁票拟,依我陋见,东翁这次致仕,问题还是出自内阁。” 胡宗宪垂下眼睑思量一会儿,狐疑说道:“这就奇了,内阁首辅严嵩是我座主,我对他执门生礼,这是天底下人所共知的事,难道他会整我?前年广西道御史上折子弹劾我,说我排斥戚继光,剿匪不力。结果皇上颁下旨意把戚继光调到蓟州,严阁老亲来信札对我安慰有加,虽然也要我慎思笃行早传捷报,但口气十分体己。自后弹劾折子还上过几道,都被严阁老一一化解。这回风云突变,真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胡宗宪垂下一副苦瓜脸,一手抚着腮帮,显得烦躁不安。 徐渭早就看得明白,胡宗宪以为自己是严党人,可严嵩未必把他当自己人,何况更是在赵文华倒台之后。想着说道:“东翁这几年花大把的银子,把京城各要紧衙门打点得路路通。照理不会落到这般结局的。事既至此,我看得分两步棋走,第一是求平安,不要把这里的事捅出去,按《大明律》,我们干过的事怎么治罪都不过分,但事在人为,京城里那些得过东翁好处的高官为了自身安全,也不会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只要躲过这一劫,东翁的第二步棋就是活动起复,在下在京城还是有点人脉,我与东翁一起进京,我那些同科好友之中,王世贞、李春芳还是有些门路的!” 胡宗宪恼怒起来,粗暴的打断了徐渭的话:“大难临头,谁还顾得上同科之谊,文清糊涂!” 受此抢白,徐渭也不气恼,他反正看惯了胡宗宪的脸色,当下笑道:“度过难关,就用那七个字,解铃还得系铃人。” “你指的是严阁老?”胡宗宪一愣。 “不是!”徐渭一笑压低声音神秘地说,“东翁这两三年花在京官们身上的银子,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两,可是,你却没有在皇帝身上花过一厘一毫,东翁恕我冒昧,您这是失了门生之礼啊。” “这……”胡宗宪泛起了难,科道言官正准备拿他说事,现在给皇帝送礼,岂不是自讨苦吃。 而对于目前的形势,徐渭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他开门见山地问胡宗宪:“赵文华已经倒台,东翁没了后台,想想现在最应该靠谁?” 胡宗宪一愣,琢磨着回答他:“倒就倒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皇上支持,就没人能动得了我。” 徐渭一听此言,笑了笑,不以为然的质问起了胡宗宪:“东翁糊涂啊!东翁以为你是谁?如果不是事出有因,皇帝又凭什么支持你?” 胡宗宪却怔住了,面露糊涂:“文清你别卖关子了,你要我给皇帝送礼,我不靠皇帝靠谁?” 徐渭一路上想了多条对策,但当今皇帝说他是贤君,也不尽然,说他是昏君,也还有些清明,所以思来想去,只有曲线救国这一条路子,皇帝老儿不是崇尚道教吗?不是喜欢祥瑞吗?那我们就在这上面做文章! 想着徐渭不慌不忙地说道:“东翁也不用着急,眼下东翁已经得到了一件宝贝,只要献给皇帝,不愁大事不成。” 胡宗宪不明白徐渭所说的宝贝是什么,看着徐渭不明所以。 徐渭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点了出来:“年前东翁不是收到舟山地方官送来的那件礼物——白鹿。那白鹿罕见,万里挑一,要是把它送给嘉靖皇帝,或许会保全东翁。” 胡宗宪一听,心中琢磨起来,别说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那嘉靖帝几十年如一日修道,只是为了成仙。但成仙这件事没个准,金丹吃了无数颗,既成不了仙,可也吃不死人,慢慢地嘉靖自己也没信心了。于是近年来便喜好上了“祥瑞”。 徐渭瞧着胡宗宪赞同自己的建议,不由得一笑:“白鹿自然是最好,但献给皇帝的奏疏更为重要。” 胡宗宪一点就通,知道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它关系着自己的前途,关系着抗倭大计,关系着东南沿海百姓的安宁。不由得看向徐渭,想必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由得笑道:“天下虽大,此文惟你可写。” 胡宗宪一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