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各项筹备 (第2/2页)
她低了低头,想要看看关海洋的表情。 “总预算有点高,前期我们服装店和小作坊的盈利不够。不过我问过肖大哥了,可以申请贷款。” 之前的小作坊刚刚开始试生产的时候,一个月利润五万,后来产量提上来,一个月能有三十万的收入。 从开工到现在,小作坊一共盈利九十多万。 门店那边的盈利情况张姐跟李雪香讲过,大约在一百五十万。 两者加起来其实也只有两百四十万,距离四百多万的投资还差一大截。 看着关海洋沉默不语,陆雨珊又道:“实在不行,一开始少上几条生产线。后面再加都是可以的。” 关海洋转头看着李雪香有些小心翼翼的表情,笑道:“你误会了,我在算京城两家店的利润。 这两家店只开了三个月时间,不过已经有了两百万的利润了。加在一起,倒是勉强够。 但是我们后续还要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运输都需要钱。 你说的贷款是一条好路子,肖哥说可以贷出来多少?” 李雪香举起白葱似的手指头:“三百万,按照百分之一的利率计算。”
她顿了顿:“生产线最好还是一次性买齐比较好,不过开工的时候可以分批逐渐开工。 我算了一下,整个制衣车间正常生产的话,产品都能销售出去的话,一个月的利润应该不会少于一百五十万。 前期就算是只开一半,利润也不会低于五十万,贷款利息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负担的。 要不是怕市场不好打开,这个制衣厂再扩大两倍都没有丝毫问题。” 从一开始她就把这个新扩建的制衣厂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算了一遍。 也给关海洋做过详细的沟通,除了产线到底要购买多少套当时没有明细之外,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是几人核对过的。 现在这个规模是他们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算得上是进可攻退可守。 市场没有全面打开之前,生产线可以只启用一部分,随着市场打开,后面还可以扩大产能。 并且周围还有三个同等规模的仓库,如果后期有需要,可以把他们都租下来建厂。 李雪香考虑得比较细,生产线配备齐全,是为了预防产能不够。 她对自己生产的服装销量还是很有信心的。 关海洋点头道:“那就一次性配齐,能贷款的就贷款。” 其实他们不缺这点钱,不过贷款也是搞关系的一部分。 银行也需要这部分的业绩,他们的制衣厂赚了大钱,当地政府银行等机构也得要有汤喝。 要不然很多事情运作起来就不是那么方便。 关海洋和李雪香在各个设备厂之间跑了十多天,总算是把所有的设备都订好,约定年后发货。 等到这一切都忙完,都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三。 今年过年他和陆雨珊杜侠都说好了,都去羊城。 一则是那边气候温暖一些,二则是杜奶奶已经适应了羊城的生活,不想再折腾回江城。 陆雨珊和关海洋自然是无所谓。 江城对于他们除了儿时成长的记忆之外,已经没有太多值得留恋的东西。 离开之前,俩人买了一些年货去看了郭金健和白宁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