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蜕变_第二章 南下广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南下广州 (第1/1页)

    1995年8月,中国南部城市广州。90年代的中国人们生活水平并不高,去广州深圳最早开放的城市打工赚钱是许多人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傅胜喆在广州火车站到处都见来自不同城市的背包客。

    傅胜喆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火车,上午10多点就到了广州。背着一个牛仔包从广州火车站出站口走出来,傅胜喆脸上透着些许兴奋,但更多的是面对这个陌生城市时的忐忑。找到一个电话亭,联系上婶婶的meimei向姨,傅胜喆没有任何方向感,按照讲好的公交线路、站点换乘车。一路上,没有看到太多的高楼大厦,倒是不少的城中村让傅胜喆感觉到是不是来错了地方,这是大广州吗?

    来到一个叫横滘的地方,傅胜喆没有弄清楚是广州哪个区,但也花太多时间便顺利找到了向姨的住处,这是一个公司的仓库,向姨老公管理着这个仓库,平常还开车送货;向姨负责帮仓库工人买菜做饭,一个16岁的儿子也在仓库帮点小忙。虽然以前没见过向姨他们,但他们还是很热心,嘘寒问暖的,傅胜喆刚见面有点难为情,慢慢与向姨他们熟络起来。晚上傅胜喆与向姨儿子睡一个床,不是什么房间,而是二楼仓库一个角落。傅胜喆就这样住下来了,尽管他们条件不是那么好,但住下来已经很满足了,不少人来广州没有去处住火车站、天桥下呢。对于爱面子的傅胜喆来讲,寄人篱下的感觉比较难受,加上不喜欢说话,也不是特别懂得如何主动与人联络感情,更加不善于虚情假意,傅胜喆每天早出晚归外出寻找工作,似乎也是一种逃避,因为一刻也不想呆在住所让人看到就他一个闲人。

    第二天傅胜喆就早起出门了,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心里只是想到要尽快找到工作。广州这时候还没有市场化的人才市场,听说找工作靠报纸上招聘信息或者工厂门口、电线杆上看招聘信息。毕竟是一个大学生,没准备进工厂,傅胜喆买了份报纸,买了份地图,就在公交站旁边的早餐店点份肠粉,一边吃一边研究起报纸上的招聘信息来。第一次吃肠粉感觉味道不错,经济实惠也能吃得饱,看来不辣的食物傅胜喆也是能适应的。

    1995年全国大学生还不是特别多,大学生毕业一般都包分配了。在广州找工作,傅胜喆面对的现状是:傅胜喆默认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虽然自考大专毕业证没拿到,但也有张所谓民办大学毕业证在手;学了点英语,日常对话、英文自我简介还是没问题的;过往工作经验,代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从事教师工作是不太可能的。看来找工作只要是不讲专业、不讲技能、不讲经验的招聘岗位,都在傅胜喆考虑范围之类,只要不进工厂当工人,干体力劳动。这一天下来,傅胜喆找了一个单位去面试,一是路难找,即使有地图,面对广州这么大一个陌生城市,靠张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二是第一次找工作根本没有准备什么简历、身份证、学历复印件什么的,到了面试单位填表、考试、出去复印证件以及面试官面谈什么的,让傅胜喆感觉是比较狼狈的一天。

    就这样,傅胜喆每天早出晚归,晚上研究好要去的单位,规划好去的公交路线;一些单位需要邮寄简历的也会在当天晚上处理好,第二天大清早就出门,每天最多上午下午去两家单位面试。即使没有单位要去面试,也会大清早出门,在外面晃荡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一晃就二十多天过去了。

    这期间,傅胜喆联系到了一个同街道上的初中同学邱林,以前关系还是很好的,邱林很早就到了广州发展了,一直和不少老乡在广州画画。邱林住在一个叫沙贝的地方,在罗冲围糖厂码头坐船过去就是了。傅胜喆利用一天时间去找过邱林,说了现状,说找到工作若没有住的地方就过来一起挤挤,邱林说住的条件比较艰苦,但愿意过来随时都可以。傅胜喆一直在想再找不到工作也要想办法从向姨那里搬出来,毕竟叨扰人太久了。

    面试的次数多了,傅胜喆没有第一次参加面试的紧张与不安,但面试过后消息就如同石沉大海,每次回去见到向姨及老乡们“今天工作找得怎么样”的问候让傅胜喆倍感压力。傅胜喆就这样浑浑噩噩在广州找工作差不多一个月了,傅胜喆感觉焦头烂额,炎热的天气也让人感觉特别不舒服。不管是要面子还是什么原因,傅胜喆没有放弃,咬着牙坚持着,一定要在广州找到工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