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乡人乡党 (第2/2页)
立刻也建造了岳州会馆,而大量岳州籍的官员也被提拔。 扬州城内也多了很多cao着岳州口音的商人。 陆大有也是方尚书的岳州乡党,在方尚书到任之后,火线提拔成了掌管南直隶漕运的仓储侍郎。 倭寇进犯扬州,最着急的自然是方尚书这位南京户部尚书了。 扬州漕运的仓库中,还存着三万旦准备起解运往京师的粮食,这些都是江南去年收上来的秋粮。 若是这笔粮食出了问题,方尚书肯定要别言官弹劾,现在北方有俺达侵边,又有关中难民需要救济,内阁已经下了好几次命令,要求南京户部保证这笔粮食安全起解运送到京师。 方钝亲自从南京赶往了扬州,就是为了督办这批纲粮北上的事情。 但是方钝进入扬州的漕运总督衙门,却发现这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倭寇已经到了江都,但是漕运总督衙门竟然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自己的老下属陆大有竟然还在衙门后宅听曲。 方钝已经七十岁了,他只觉得血压高了,一把冲进后宅,用乡音骂道:“都什么时候,还有闲情听曲儿!” 陆大有是方钝的乡党兼老下属,见到方钝后一点都惧怕,而是笑着将他迎接坐下来,陆大有挥挥手斥退了府内的歌女,这才对方钝说道: “恩师,您怎么亲自来了?” 方钝曾经做过陆大有的乡试考官,又是他的老上级,所以私下中陆大有都是以恩师相称。 “我再不来,倭寇就要打进扬州城了!城外仓里的粮食已经押解上船了吗?” 方钝用nongnong的岳阳乡音问道,陆大有也用乡音回道:“恩师,且听我慢慢道来。” 陆大有屏退左右,又命令亲信守住后宅,低声说道: “恩师,这次倭寇攻打扬州,可是大好事啊!” 方钝的血压又要高了,但是陆大有接下来的一句话说道: “城外常平仓中的两万旦粮食,学生已经让城内的岳阳粮商运出扬州了。”
本来方钝的心松了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听出了不对劲。 “怎么是岳阳粮商运的?这批粮食不是应该由纲船运往京师吗?” 陆大有露出笑容说道:“恩师,您知道这些日子江南的粮价涨了多少倍吗?这两万旦粮食能换多少银子吗?” 方钝愣住了,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常平仓在城外,如今扬州城内的兵力守城有余,常平仓那边可无险可守。” “扬州漕运已经彻底淤塞,根本掉不来纲船。”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把火?” 这下子方钝立刻明白了自己这个乡党兼弟子的想法。 “你这是要发国难财!” 方钝怒斥道。 但是陆大有却说道:“弟子怎么是发国难财呢?这笔粮食还是留在南直隶,今年倭乱江南必定饥荒,到时候再卖出去,能救活多少百姓?” “诡辩!” 陆大有一点没有因为方钝发怒而害怕,而是继续说道: “恩师,这些商人可都是您平日里颇为照顾的乡党,参与其中的也都是您的乡党故吏啊。” 方钝的手指向陆大有,看着这个他一路提拔起来的弟子,方钝却说不出话来。 陆大有说道:“恩师,只等倭寇一来,就是一把火烧的干净,朝廷就算是问罪,也不是问罪我们漕运衙门,都是扬州守军不力。” “这批粮食都是用官船运到句容,存在我们岳阳商人的粮仓中,经手的都是我岳阳乡党,绝对不会走漏风声。” 方钝突然打断了陆大有,他在官场沉浮多年,立刻发现陆大有言辞中的问题: “官船?漕运官船都是工部扬州分司在管理?你攀上了严世蕃?” 严世蕃在前年就已经就任工部尚书,大明朝漕运也是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经营码头是户部,但是运送粮食的船则是归工部。 陆大有没有否认,作为官场老油条的方钝立刻明白了这个弟子已经投靠了严党。 陆大有继续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计划: “只等到火起,恩师向朝廷上书,弹劾南京兵部守备不利,就可以将责任推卸干净了。” 方钝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从陆大有的话中,他这些年提拔的岳州乡党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若是事情败露,不仅仅是方钝自己本人要被知罪,他提携的乡党都要被一扫而空。 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今年已经七十了,按照朝廷旧例您也要致仕归乡了,大家都知道恩师一生为官清廉,都愿意帮助恩师回乡建设故里呢。” 方钝想要斥责陆大有,可如今在朝廷的岳州乡人中,就已经是陆大有职位最高了。 按照规定,如果皇帝不继续慰留自己当官,七十岁就要致仕返回家乡了。 方钝得罪了严嵩,和徐阶关系也不亲近,几乎没有可能被皇帝慰留,他咬牙说道:“这事情我就当不知道,尔等好自为之!等到这次倭乱结束,我就上书辞官归乡!” 方钝几乎要摔倒,陆大有连忙上来搀扶,却被方钝用袖子甩开。 方钝没有看自己这个弟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个样子的? 他一生做官都是小心谨慎,唯一被人抨击的就是喜欢任用乡党。 可这在大明官场上也算不上是什么陋习,人皆有私信,方钝只是更喜欢提携同乡罢了。 可随着他官位越来越大,来求见的乡人越来越多,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岳州乡党的圈子,无数人豁出去一切追随他。 方钝想到那些自己提携的乡党,最后还是决定沉默下去,只等这次倭乱结束就辞官归乡! 五月八日,巨倭攻破扬州屏障江都县,扑向漕运重镇扬州。 五月九日,扬州城外常平仓起火,两万旦等待解送京师的秋粮“付之一炬”。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