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正气禀然】 (第3/3页)
上内地的网络。
香港会的餐厅里,林志超和小马登坐在一起喝咖啡。 当年,林志超和老马登虽然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倒不至于成为仇敌;更重要的是,会德丰不是林志超窥觊的资产,所以无需耿耿于怀。 所以在后来,林志超和老马登有过不少交际,好朋友谈不上,但也算得上朋友。 “你父亲的身体可好?” “很不错,他很享受退休的时光,平常打打高尔夫、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观看赛马。”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他是因为有你掌管会德丰,所以再也不用cao心家族事业。” 小马登笑着说道:“林先生过奖了!我父亲曾经说过,如果要和香港的华人合伙做生意,一定要和你做,你才是商业上的代表。” 林志超谦虚一下,他实际上比小马登的年龄还小三岁。 而小马登在去年正式当然会德丰的主席,仅仅一年时间过去,可以看得出来小马登比他父亲进取很多。 主要表现便是收缩海外的战线,增加在香港的投资,比如最近‘中华煤气’上市,小马登便是其董事局主席。 当然,中华煤气算不上会德丰旗下的产业,更像是一家公众上市公司,后来又被利铭泽继任董事局主席,一直都没有强力的家族色彩。 说白了,在前世李兆基未入主之前,都是有名望的人担任董事局主席,但是持股并不高,甚至都不一定是大股东。 “你这次约我来,不会是来夸奖我的吧?”林志超笑着说道。 合伙做生意,一般不是林志超喜欢的,不是他想一家独大,而是合伙做生意容易产生矛盾;本来还是朋友,最后搞得连朋友都没法做。 当然也要看具体事情,倘若是地产项目上合作一下,这种临时性的合作,还是可以的。 小马登说道:“是这样的,我想加强香港的投资,手头有些紧张,便想出售‘亚洲航运’的15%股权。若是林先生买下来,我便引你担任亚洲航运的董事,我也期待和你合作。” 这种合作倒是很正常,引朋友进公司担任董事,也算真正合伙做生意。 但一般情况下,林志超是不想去别的公司担任董事的,汇丰银行除外。 林志超说道:“亚洲航运现在的具体情况是?” 小马登简单的介绍一番后,林志超大概心中有数。 这是一家1956年上市的航运公司,目前旗下有15艘船只,总计12万吨,还有一些代理船只和其它代理业务,市值7000多万港币。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林志超自然不屑一顾,但他从小马登的口气中得知,这位会德丰主席准备减少航运的投资,而在香港投资其它产业。 前世,小马登便将亚洲航运逐步转让给包宇刚,让包宇刚平白得了一个上市公司;本来这家公司用处不大,但在最后的九龙仓收购中,大放异彩,被作为一个抵御法律风险的存在。 而小马登的投资作风是‘好大喜功’,更胜过他的父亲老马登,他不在乎自己持有多少股份,但在乎自己的名义下的产业有多庞大。 因而,在1959~1967年的这段时间,小马登并没有集中精力发展航运,而是发展香港本土产业——地产、零售、贸易等。因而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前,船队规模并不大,到最后巅峰时期也就150万吨的载重量不到,错过了航运这个产业。 “行,我回去研究一下,就给你答复。”林志超轻松的答应。 15%股份,也就1000多万,可以买个上市公司董事当当;过段时间小马登缺钱了,说不定会继续出售给他,慢慢的亚洲航运就是林志超的了。 一个空壳的上市公司,也值不少钱呢! 现在华人的公司上市,可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香港会是英国主导的交易所。 更何况,林志超如果有个上市公司,发挥的作用可是大着呢! 小马登高兴的说道:“那好,我等你信息。” 他很乐意和林志超合作,修复当年父亲和林志超的关系,毕竟林志超的实力,已经不弱于英资大洋行——怡和和太古。 回去的途中,林志超还在思考关于‘亚洲航运’的事情。 倘若小马登投资需要很多金钱,估计一两年之内,林志超的手中的股份就会超过40%,成为真正的大股东。 他需要好好利用手中的唯一上市公司,所以可以趁着机会,在1962~1964年多次发行新股集资,去打造新船。 这样既可以继续摊薄其它大股东的股份,又可以利用大众的集资发展轮船,然后在1967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时,大赚特赚。而股票则可以趁着暴跌,继续增加控股,直到70~75%。 说白了,就是提前进入证券市场实习一下,小玩一下,方便以后cao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