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东方神仙 (第2/3页)
他只是认为,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像自己做文抄公那样引发蝴蝶效应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需要历史契机、历史进程,同时也得量变引发质变, 而现在,还不是质变的时候。 陆时决定暂时回避话题, “不说这个。” 玛格丽塔“嗯”了声,又将目光移向自己抄的诗,喃喃吟诵: “ ‘Marrysomeonefullofkindness.’ …… ” 如怨如诉、如泣如慕。 陆时听得整个人都麻了。 这首《嫁人》其实来自印度女诗人RupiKaur,其中,平等、独立的经典爱情观非常经典,至今被奉为圭臬。 事实上,陆时选择这首诗的时候是经过了大量权衡的。 作为中国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致橡树》, 诗人舒婷在这首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也是平等的、互助的、相互独立的,而不是攀附的、依附的、从属的,那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鼓舞了很多人。 但问题就在于,英国没有木棉…… 诗歌这种文学题材非常要求合情合景,搞个木棉出来,还得负责科普,想想就让人头大, 若改编,韵味又不足。 且《致橡树》是朦胧派诗歌,其中的很多意向是含蓄的,在英国难免水土不服。 陆时最终选《嫁人》, 一是因为这首诗本就属于英文写作,在合辙押韵上不会存在问题; 二是因为它比《致橡树》要直接,但又足够内敛。 当然,含蓄也是对比出来的,毕竟欧洲某些女权主义诗人都开始写《阴X颂》了,《嫁人》跟这种一比,简直就是“攀援的凌霄花”,清水得纯白无瑕。 陆时说:“我就是随便写一写。” 玛格丽塔看他一眼, “真的随便?” 她总觉得陆教授喜欢的是性格独立的女性,就比如自己这一款。 陆时摇头, “先不说这个了,你看看采访的问题。多少需要一些准备。” 玛格丽塔说:“那我现在写。” 陆时赶紧阻止:“别写!这个采访,必须要你现场回答,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玛格丽塔虽然不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多问, 她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些问题上。 …… 第二天, 清晨。 《每日电讯报》总部,主编办公室。 约翰·勒·萨奇正对着一面镜子,左手在自己的脸颊上摸索,缓缓寻找还没有刮干净的胡茬, 时不时地,他从旁边的水杯中拿出剃须刀,稍微修剪。 外面传来敲门声, “主编?” 萨奇随手将剃须刀丢回水杯,发出“当——”的一声响。 他一边拿毛巾擦脸,一边说道:“进来。” 办事员推门而入, “主编。” 他深鞠一躬,将手里的表格递过来。 萨奇仔细阅读, 良久,他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说道:“在昨天那种情况下,《镜报》还卖出了九万多份?这个统计准确吗?” 办事员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个……” 看他这样,萨奇哪还不明白。 他微微挑眉, “怎么?我们在《镜报》内部还没找到合适的信息源?” 商场如战场, 有竞争关系的报社,互相安插间谍是最正常不过的手段了。 办事员说:“《镜报》那边非常奇怪,明明是《曼彻斯特卫报》、《苏格兰人报》、伦敦大学联盟出版社三方成员凑起来的全新班底,却异常团结。” “哼……” 萨奇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 他伸了个懒腰, “那你们的数据是怎么统计的?运货的马车吗?” 办事员点头, “对。” 萨奇轻笑,吐槽:“陆时机警聪明,说不定会用空马车之类的手段作假,以此威慑其他同行。不过,考虑到《镜报》的销量一直很不错,他应该不屑于用那种方法。” 办事员没接茬,心里对这个观点却是认同的, 所谓“一力降十会”, 以《镜报》现在一骑绝尘的销量,没必要耍什么小心思,直接力大砖飞就可以了。 萨奇说:“如此看来,小报这方面我们是永远不可能超过《镜报》了。所以,如果要发副报或副刊,还是得考虑专业性强的,类似《金融时报》那种。” 他皱眉沉思一阵, “对了,《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不是快连载完了?” 办事员点头, “有很多读者写信,希望我们报社能继续发类似的专栏。” 陆时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同时在《曼彻斯特卫报》和《每日电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