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两个邀请 (第3/3页)
。但是,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气味,你就会发现它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陆时回过头, 眼前是两个大胡子, 其中一人苍老些,大胡子如同瀑布,盖过脖颈,一直垂到了胸口处。 陆时一眼就认出了他, 在瑞士苏黎世某处的苍松翠柏间,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纪念碑, 碑上正面的浮雕是一位战士,正跪下给一个濒于死亡的伤兵喂水, 碑的背面刻着几行字: 让·亨利·杜南, 1828~1910, 红十字会创始人。 陆时伸手, “杜南先生。” 杜南露出笑容与他握手,说:“陆教授果然认识我。” 至于另一个胡子短一点儿的,陆时也有些印象,但想不起来具体是谁。 对方自我介绍:“弗雷德里克·帕西。” 陆时恍然, 帕西是国际和平联盟的创始人, 而国联,就是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的前身。 当然,国联是一战的“成果”,帕西现在的身份是各国议会争取仲裁与和平联盟的三位主席之一。 这两人都是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住。 陆时不由得想到菲利普, 百达翡丽少准备了一块怀表,菲利普怕是要头疼了。 帕西询问:“陆教授,我们可以坐下吗?” 陆时连连点头, “当然。” 他非常尊重这些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先驱者, 尤其是杜南,虽为商人出身,却开辟了一项誉满全球、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被尊称为“红十字会之父”。 帕西和杜南分别落座。 杜南看了眼鲱鱼, “陆教授,你可以将它搭配着酸奶或者燕麦粥一起食用,这样可以减轻它的气味。” 这个梗算是绕不过去了。 陆时将餐盘推到一边,岔开话题, “杜南先生,你刚才说到我认识你,是为什么?” 杜南轻笑, “你忘了这个?” 他拿出一份《镜报》的剪报递过来。 —— 迄今为止,布尔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两个年头。 在马弗京和金伯利、在莱迪史密斯和邓迪、在斯威士兰边境、在卡利登河谷的巴苏陀边界…… 我们损失了七千多人。 …… 这个时候,本报想到了一个组织—— 英国红十字会。 于是,我们便组织了一次国际商业峰会,同时,也是慈善会,希望善人长翁们慷慨解囊, 而他们也确实不是吝啬之人。 —— 陆时恍然。 这是《镜报》第一次举办广告位“招标”时的报道。 杜南说:“陆教授,上千英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陆时摆摆手, “中国的儒家经典——《孟子》,其中《尽心章句》一篇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印度亦有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能帮助他人,我也很开心。” 杜南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话, 心说, 不愧是大作家,开口便能引经据典。 他笑道:“陆教授,你太谦虚了。” 陆时摇头, “论谦虚哪比得过你?” 杜南为躲避世间的纷扰,把自己关入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中, 直到1895年,杜南在海登所住的一个疗养院附近被记者发现,世界各地迟来的褒奖才纷纷而至,包括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 杜南被年轻人赞扬,十分开心, “哈哈哈……我也没你说的那么好了。” 他掩饰似的喝了口水, 水顺着胡子流下,在胸口阴湿了一小片。 良久,他收敛笑意, “陆教授,这次我来找你,主要是为了表达感谢。只是刚才你被那些‘狂人’围住,我实在插不上话。” “狂人”指的是科学家们。 在诺贝尔奖中,和平奖和其它奖项略有不同, 其它奖项的评选机构, 瑞典皇家科学院、 卡罗林斯卡学院、 瑞典文学院。 三者都是专业机构。 只有和平奖是挪威诺委会评选,所以候选者和其他人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杜南从怀中摸出一个盒子, “这是对陆教授的褒奖。” 说着,将盒子正面朝陆时,缓缓打开。 里面躺着一枚勋章, 章体是白色珐琅金边等臂十字,十字中心是一个小圆盘,圆盘中间则是白底红色珐琅十字, 徽章顶部有一个金环、挂环和固定在绶带上的扁三角形横棱挂件。 陆时沉吟, “这不属于我个人,它是《镜报》的勋章。” 杜南摆摆手, “陆教授,《镜报》即是你,你即是《镜报》,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说着,将盒子的盖盖上,塞入陆时手中, “收下!务必收下!” 再推脱就不礼貌了。 陆时收下。 之后,他看向旁边的帕西,询问道:“帕西先生,你找我是?” 帕西深吸一口气, “陆教授,你是否愿意在各国议会争取仲裁与和平联盟中‘兼职’?” 陆时听得有点儿懵, 没想到,竟然是工作邀请。 忘了设置定时更新了,直接发布了… 明天白天没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