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章 惊世骇俗的悼词 (第2/4页)
> “万幸万幸。” 庞加莱“嗯”了一声,随后换上略显轻松的表情, “既然说起冲突,伱可知……罢了,我还是直接拿出来给你看看吧~” 陆时下意识看向讲经台, 神父还没准备完, 这次的口型是:“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也不知道要准备多久。 幸好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不至于让左拉等太久。 陆时见葬礼没开始,便询问庞加莱:“你刚才说,有什么东西要给我看?” “这个。” 庞加莱摸出了一本杂志。 陆时看了眼标题, 封面的印刷言简意赅—— 《物理》。 就这一个词。 陆时视线下移,确定出版单位,发现是巴黎大学,不由得懵逼道:“庞加莱先生,这种理科校刊我看不懂啊。” 庞加莱叹了口气, “我要你看的不是物理方面的文章。” 他帮陆时翻到要找寻的页码, 文章名叫:《浅谈,人可以失去自私的权利吗?》。 陆时:??? 这特么是应该发在物理刊物上的文章吗!? 他一目十行地阅读, 文章作者认为,所谓的文明社会,温情脉脉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纱,只要轻微用力,面纱就会被扯掉,露出人类的自私和丑陋, 而正是这种自私和丑陋,是人类进步的根源之一。 陆时看完后,将之归纳为一个词: 老成持重。 当然,这是往好了说, 如果往坏了说,则应该是“保守”。 庞加莱问:“你看完了?” 陆时点头道:“看是看完了,可你给我……” 庞加莱用翻页的动作打断陆时的询问, “你再看这篇。” 陆时无奈地投去视线, 这一篇明显也跟《狩猎》有关,名叫《道德,不能作为审判的工具,而应作为约束审判的工具》。 文章作者认为,人类中最为可怕的一类是,自认为掌握事实、真理或占据道德高地的人们,以正义的名义无所畏惧地行动。 两篇文章明显是在打擂。 陆时看向作者一栏, 保罗·朗之万。 他嘀咕:“这不是那个物理学家吗?” 庞加莱诧异, “陆教授,你认识朗之万先生?他确实是研究物理的,但还不能称为‘科学家’。反倒是前面那篇文章的作者,皮埃尔·居里先生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同时也是朗之万先生的博导。” 陆时:“……” 半秒钟就懂了。 他当然听说过居里夫妇和朗之万的三角关系。 居里夫人最大的争议,就是与朗之万的不伦恋情。 当时,各种报纸将这段绯闻炒得沸沸扬扬,出于排外情绪,也因“女性科学家小三”这种争议十足的噱头,原本浪漫多情的法兰西民众容不得居里夫人,将她描述为“波兰荡妇”。 为了躲避关注,居里夫人竟要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避难。 至于朗之万…… 这老哥竟然和曝光的记者进行了决斗。 真够虎的!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朗之万对居里夫人确实用情至深。 因为外界压力巨大,这段恋情不了了之。 好在居里夫人得到了第二个诺奖,流言蜚语才渐渐平息, 毕竟她是“法国人的骄傲”嘛~ 再骂就不识趣了。 到后来,居里夫人的孙女嫁给了朗之万的孙子, 要说这两人只是绯闻而没发生什么,脑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相信。 陆时苦笑, 也难怪皮埃尔保守、朗之万激进, 感情这两人是在打擂呢~ 更离谱地,两人打擂也就算了,还发到《物理》校刊上,把争风吃醋搞成了公开斗争。 只能说, “不愧是法国人。” 陆时嘀咕。 庞加莱白了陆时一眼,说:“法国人怎么你了?” 陆时说:“法国人普遍比较‘浪’,这我没说错吧?” 结果,庞加莱非但不反驳,还带着一丝丝小得意,低声道:“‘浪’又怎么了?正是因为这种开放、自由,法国才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你的《狩猎》才能有这么大规模的讨论。” 这话竟然毫无漏洞, 陆时无法反驳。 庞加莱说:“幸好你准备去一趟巴黎大学,这件事正好……” 话还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