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_第259章 如何演好一个讨厌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如何演好一个讨厌的人 (第2/4页)

贸易政策自治、有限的自主外交政策、自己的军队……

    任谁都看得出来,自治领是殖民地迈向独立的最后一步。

    车夫听明白了,

    “陆教授在《大国崛起》中说,大英的繁荣来自殖民和国际贸易。所以……”

    陆时再一次拍拍对方的肩膀,

    “没有永远不落的太阳。”

    车夫叹气,

    “谢谢陆教授。”

    陆时摆摆手,拎着行李回了布莱雅路。

    他进屋时,夏目漱石正在换外出的衣服。

    吾辈则趴在桌子上,对着玻璃鱼缸“喵喵”叫着,时不时围着转一圈。

    鱼缸里,乌龟小懒慢悠悠地爬行,

    背上坚硬的壳和缓慢的动作让它显得有一丝憨厚。

    夏目漱石回头,

    “陆,你回来了?正好,萧先生约我今天去皇家歌剧院,说是《狩猎》正在彩排,让我也给点儿建议。”

    因为《我是猫》大火,夏目漱石在伦敦已经是有名有姓的作家了,

    这也是萧伯纳愿意邀请他的原因。

    陆时挠头,

    “行,我也一起。”

    他放下行李。

    这时,吾辈蹦了过来,对陆时可爱地眨眨眼,

    “喵~”

    陆时哪还不懂?

    他从行李箱中拿出法式烟熏鸡rou,

    “法鸡,你不是喜欢吃吗?”

    吾辈大满足,

    “喵~”

    它挪了挪屁股,然后用爪子扒拉了几下,再献宝似的将缩壳的小懒推到陆时面前,

    看那样子,似乎是想和陆时等价交换。

    陆时无语,

    “……”

    旁边的夏目漱石吐槽道:“幸亏小懒是生命力顽强的乌龟,换成别的宠物,早就被吾辈给折腾死了。”

    陆时将小懒放回鱼缸,

    “所以说,生命在于静止。咱们多学学小懒,能活得久。”

    夏目漱石大笑,

    “我也觉得。”

    陆时想了想,觉得还是带上吾辈,遂将它放入猫笼,

    两人一猫一齐出发。

    马车上,夏目漱石自然也聊起了《大国崛起》的话题。

    他似是有些感慨,

    “陆,我没想到你竟然会在《大国崛起》中提到RB。毕竟已经有了《RB文明的天性》,你在书里对RB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尤其是‘耻’文化,入木三分。”

    陆时摊手,

    “客观地记述而已。”

    夏目漱石点点头,

    坦白讲,他觉得陆时比自己这个日本人都了解RB,

    尤其是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明治维新。

    陆时对其的概括为:“自上而下。”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因为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英国的光荣革命,都是中下阶层为了获得与自己相匹配的政治权益而发起的,

    但明治维新由精英阶层推动,在变革当中,国家政权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

    夏目漱石沉吟,

    “陆,你说日本人是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民族,像学生一样热衷于学习。”

    陆时点头,

    “没错。”

    不提现代的那些奇葩cao作,

    至少在《广场协议》前,RB确实乐于学习。

    夏目漱石又道:“但你又在《RB文明的天性》中说了,日本人具有优越性与危机意识,这也是‘耻’文化的根源。”

    陆时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个弧度,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这是《左传》中的句子,

    原文是:“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翻译如字面:

    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

    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夏目漱石当然明白陆时的意思,

    RB变革成功固然是好事,

    可民族骨子里的优越性与危机意识矛盾地结合,恐怕会让人们集体迷失方向,打破维持目的与手段平衡的理性思维,从而走向歧途。

    夏目漱石沉默片刻,

    “但愿不会变成那副光景。”

    或许是自己都觉得过于乐观了,他不等陆时发表观点,便抢先一步说道:“陆,《RB文明的天性》在RB已经火了,很多大学想邀请你过去交流。”

    陆时沉吟,

    “这……”

    夏目漱石摇头,

    “你也不用急着做决定。如果真要去,不妨等我拿到学位,我们一齐出发。”

    陆时在心里默算,

    那就是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确实不急。

    此后,两人又聊了一阵文学和历史,

    马车到了皇家歌剧院。

    剧院坐落于考文特花园,

    在花园的中心,一个小喷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仿佛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吾辈在猫笼里好奇地四处观察,时不时地叫一声。

    两人一猫进入剧院,

    经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