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帽子戏法 (第2/4页)
理描写。” 搞好了能成神, 搞不好…… 陆时问道:“这幅画画的是?” 毕加索轻咳一声, “我的一些女性朋友……额……模特,模特而已……”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翻了个白眼。 蒙德里安吐槽:“你个混蛋,比法国人都离谱。” 毕加索摊手, “我就当这是表扬了。” 众人:“……” 陆时想到毕加索的那些风流韵事,不由得想笑。 他看向康定斯基, “刚才你说,受到了毕加索先生的启发?” 康定斯基回答:“是的,我认为可以更进一步,干脆摆脱具体物象的限制,来表达情感或者思想的艺术形式。” 这就是后来的抽象主义了。 蒙德里安附和道:“我也觉得可行。通过精准运用点、线、面,以及形式与色彩的协调共鸣。” 陆时挠头, 两位大师对抽象主义的认知似乎提前萌芽了。 他轻咳一声,把话题绕回来, “这幅画叫什么名字?” 毕加索说:“《金匠学院的少女们》。” 陆时有点儿懵,问道:“金匠学院什么时候开始收女学生了?” 毕加索轻咳, “不是……不是女学生。” 艹! 众人心里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心里暗道, 什么“少女”?明明是“少妇”! 陆时不由得沉思,考虑要不要将毕加索的这幅画买下来, 但迟疑片刻,决定还是算了。 同类作品如果全都由某人单独收藏,价格反而不一定能炒上去, 自己有《合作中的少女》就已经够了。 陆时问玛格丽塔:“关于广告,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位画家立即坐直身体,全神贯注地倾听, 这才是他们关心的。 玛格丽塔出来工作后,早就习惯了面对这种场面,从容道:“陆教授,我觉得可以制造竞争,类似之前《镜报》广告位的拍卖。” 陆时沉吟, “详细说说看。” 玛格丽塔继续道:“拍卖,可以利用画商的竞争心理,抬高艺术品的售价。《镜报》广告位现在的天价是有目共睹的。” 陆时摇摇头, “不一样。” 他指了指那幅《金匠学院的少女们》,说:“广告位就摆在那儿,人人都能理解。可这幅画呢?” 言外之意,一般人理解不了。 毕加索赶紧插话道:“我画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rou眼看出的本质。” 陆时摊手, “你看你看,你自己也承认吧?” 毕加索:“……” “好吧,我承认。” 陆时继续说道:“既然一般人无法用rou眼看出画的本质,那么,就得通过忽悠……额……我的意思是,通过故事来让大家亲近画作。” 玛格丽塔陷入沉思, “那,在拍卖时进行宣讲?” 陆时想了想, “拍卖确实可行,但是得暗拍。” 玛格丽塔露出迷惑的表情。 蒙德里安轻笑, “公主殿下可能不懂什么是暗拍。我举一个例子,当一船新鲜的螃蟹靠岸,这时,码头的会计就会进行暗拍,要求购买者将手缩在袖子里,用手势出价。” 玛格丽塔冰雪聪明,立即懂了, 这种方式,只有会计知道各方出价,而参拍者彼此之间不知道, 他们一定会迟疑, “他到底有没有出价?” “如果我不开高价一点,这些螃蟹会不会被他买走?” …… 如此一来一往,彼此互相猜疑,就有了抬高价钱的空间。 陆时说道:“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囚徒困境。” 毕加索有些好奇, “什么是‘囚徒困境’?” 陆时解释道:“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如果两人都不揭发对方,则会被释放;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开释,沉默者入狱;若互相揭发,则两人同时入狱。” 蒙德里安想了想,惊喜道:“这个‘囚徒困境’总结得好。” 画商们只要私下通气,就能低价购画, 但因为彼此不信任,反而会愈加地将价格推至高点。 玛格丽塔用手指轻点着下巴, “我们可以为毕加索先生办画展。多找几位画商过来,但是,每次只让几位画商进入会面室,其他画商必须在外面等。这时,毕加索先生一一忽悠……咳咳……解说画中的故事。当人们对故事感兴趣的时候,画的价值就会攀升。” 毕加索双眼发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