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儿童文学 (第2/3页)
界认可来作为成功的标准。” 陆时摊手,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思特里克兰德已病入膏肓,他的行为不一定受大脑控制。” “啊这……” 教授有点儿懵了, 从之前的交流,他觉得陆时是认可思特里克兰德的。 但刚才那句“不一定受大脑控制”,好像又有些批判。 这很像陆时对《蝇王》的态度, 不看好天野桂一; 同时厌恶五岛正人。 陆时笑问:“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是饮酒,天天醉生梦死,他算不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众人陷入沉默。 坦白讲,他们实在说不出违心的话。 陆时点点头, “你们的沉默不难理解。可见,《月亮和六便士》的关键在于引发思考,而不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学生说:“陆教授有些滑头了哦~我不信你没有偏向!” 陆时不由得哈哈大笑, “是的,我有偏向。伱们应该知道,以高更先生为原型,我爱屋及乌,自然欣赏思特里克兰德。” 这话十分真诚, 现场的气氛也跟着轻松了不少。 陆时继续说:“所以,你们如果想帮我推销《月亮与六便士》,千万别说‘追逐梦想’什么的,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将之当成一本励志来读。” 思特里克兰德是是追梦人、是天才, 但他绝对不是个好人。 如果抱着追求励志的心态阅读《月亮与六便士》,三观必崩。 陆时看看讲台下, 学生们似乎都认可了他的观点。 他便开启后面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还是讲世俗认知。其实,《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不算离经叛道,至少,比起我的其他书不算。” 因为人本主义出现,一种思想开始传播: 人最主要甚至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生活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种发明,没有统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发明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才最重要。 只要对人本主义有一定接触,就能大致了解《月亮与六便士》的表达,不至于觉得多么夸张。 詹姆斯打趣道:“确实。要我说,还是《狩猎》最离谱。” 这话引得哄堂大笑。 学生们也开始讨论了, “怎么想都是《蝇王》更过分吧?把一群孩子关在岛上相互厮杀,这是什么恶趣味?” “我倒觉得《洛丽塔》……” “对对对!还得是《洛丽塔》!那部的未删减部分相当精彩。” “Shiit!正研究文学呢,你能不能正经点儿?” …… 现场十分混乱。 大家都在讨论童真三部曲。 比起思特里克兰德的人渣行为,孩童之恶确实给人的冲击更大。 不只20世纪, 就算现代,大部分人也更不能接受后者。 这便是世俗认知。 陆时双手下压, “好了,各位聊了这么多,说明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确实存在冲突。” 下面的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 因为陆时写得太好了, 他们都觉得,那甚至不是单纯的创作,简直像根据真人真事进行的归纳改编。 有人吐槽:“儿童文学这么写,确实有问题。” 他们真把童真三部曲当童真。 陆时连连摆手, “你们可别冤枉我!不是说主角是孩子,写出来的就是儿童文学了。你们要是真把我写的那些书拿去给儿童读,小心他们第二天……啊,也不尽然,至少,《霍比特人》还是可以的。” 现场又是一阵哄笑声。 有人打趣:“陆教授觉得童真三部曲不算儿童文学,是因为最后,正义没能战胜邪恶吗?” 《狩猎》, 卢卡斯被站在制高点的人射箭威胁; 《洛丽塔》, 洛丽塔难产而死,亨伯特锒铛入狱; 《蝇王》, 五岛正人战胜天野桂一。 总结下来,都是邪恶的一边笑到了最后。 陆时沉吟片刻, “其实,最纯粹的儿童文学,也不见得以好结局收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皇帝的新装》,以闹剧结尾;《海的女儿》,小美人鱼没能收获爱情……” 詹姆斯捧场地说:“我赞同陆教授。如果结局必须是正义战胜邪恶,那孩子们认知的,是‘一定要正义’,还是‘一定要胜利’呢?” 他写恐怖故事,也写童话,所以有发言权。 这个话题算是被带过了。 陆时又绕了回去,继续讲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的冲突, “童真三部曲并不童真。孩童的恶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