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几千字,够了 (第2/3页)
样子,似乎要在抵达里斯本前搞定。 这…… “怎么可能?!” 辜鸿铭的脸上写满“懵逼”二字。 陆时仍然在埋头苦干, “你说什么?” 辜鸿铭问:“陆小友啊,你准备写多少字?” 陆时说:“几千字,够了。能把这几千字研究透,翻译科的学生就不算白学。” 辜鸿铭陷入沉默, “……” 良久,他打趣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你为了节约时间,也要写文言文。” 陆时撇撇嘴, “我可没说要写文言文。白话文用得好,并不繁琐。” 辜鸿铭更懵了,拖着椅子凑上前。 文章的名字叫作: 《论翻译的基础技巧,以第一章为例》 “噗!” 辜鸿铭当场笑喷, “你小子,还挺记仇!怕是要‘啪啪’地打某人的脸啊!” 陆时也笑道:“某人是谁?” 辜鸿铭用手指隔空点点陆时,没有回答,转而看起了文章。 开头先是综述,讲的是翻译学学科的历史, —— 翻译实践活动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长久, 西方翻译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翻译历史更加悠久。 …… —— 从这个开头就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并不如标题那般,只讲翻译技巧、不讲翻译原则。 接下来,陆时又分了多个副标题, 《语言和言语》、 《语言的两种元功能:认知和交际》、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 眨眼间便写了两千字。 辜鸿铭在旁边看得额头直冒汗, 陆时的语言学功底太扎实了! 如此成体系的阐述,恐怕在欧洲的学术界都还未出现。 不过,篇幅还够用吗? 刚才说“几千字,够了”,但一开始就写这么多,后面的关于翻译的内容已经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 陆时却毫无迟疑,写下又一个副标题—— 《翻译学学科框架》。 重点要来了! 辜鸿铭聚精会神地看过去。 没想到,他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个汉语词组和线条组成的框架图。 陆时先写下“翻译学”, 随后,从它引出两个箭头,分别通往“实践”和“理念”, 前者再细分, 分别是“翻译训练”、“翻译辅助”、“翻译评论”; 后者也进行了细分, …… 陆时画完整个图,才用了不到五分钟。 辜鸿铭人傻了, “完……这就完了!?” 陆时点点头, “嗯,辜老先生也是翻译,莫非觉得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啊这……” 辜鸿铭盯着框架图,希望找出漏洞, 然而,根本没有! 陆时看他说不出话的模样,不由得偷笑, 他绘制的框架图归纳自《翻译学的名称和性质》,由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尔姆斯在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发表, 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翻译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 “咕……” 辜鸿铭咽了口唾沫, “这么简单?” 他一生致力于向世界推广汉学,翻译的事没少干, 所以,当看到自己从事的事业被人如此简单地归纳,还挑不出毛病,心中当然震撼得无以复加。 陆时说道:“看懂这个图,不难;但把这个图的体系建立起来,很难。现在的京师大学堂能做到吗?” 辜鸿铭沉吟片刻,最终摇摇头, “少说需要二十年。” 陆时笑, “现在看,确实要二十年。等我把这篇论文……文章写完,就用不了那么久了。” 此话何其狂傲! 但从陆时嘴里说出来,却并不惹人反感。 辜鸿铭说道:“我拭目以待。” 陆时活动了下手腕,说道:“接下来,就该以《茶花女》第一章为例,讲一讲翻译的具体技巧了。” 说完,他写下一段法文: “Monavisestqu‘onnepeutcréerdespersonnagesquelorsque……” 辜鸿铭低声道:“所以,你能默写《茶花女》的原文?” 陆时说:“只有第一章而已。” 他没说实话。 但辜鸿铭还是忍不住喃喃地吐槽了一句:“疯子!” 陆时继续往下写, —— 法语中相当多的歧义是通过性数配合而消除的。 以这句话为例, 不懂的人,会将句子拆分,译成“我坚信,只有深刻理解和研究人性……” 事实上,其真实翻译十分简短。 …… —— 辜鸿铭努力板着脸,不让自己笑出来。 因为,这已经不是打脸了, 而是将林纾绑在靶子上,对其疯狂地射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