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彻头彻尾的疯子 (第3/3页)
即道:“AAAS的要求是,美国的席位不能少于欧洲的80%。当然,这些席位出自哪些大学,是哈佛还是耶鲁,我们不做硬性规定。”
80%这个数字倒是能接受。 陆时沉吟, “你说第二个要求。” 韦尔蒂问道:“陆教授是同意了?” 陆时说:“我会将两个要求综合起来,酌情考虑。” 韦尔蒂继续道:“影响因子需要由多个国家的学术机构或大学统计,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合理筛选、处理后才能公布。” 这也是老成持重的想法, 多方制衡,就不用担心有人明目张胆地做手脚了。 陆时当然不会反对, “可以。但公布只能交给《镜报》旗下的出版公司,周期为每年一次。” 在现代,因为信息的数据化,各期刊的影响因子都能做到实时更新。 但20世纪初,没有电脑、没有数据分析软件,一切都得靠人工统计、核查,一年一次已经够要命的了。 韦尔蒂说:“我认可这个方案。”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韦尔蒂和弗洛伊德开始收拾东西,又与陆时寒暄几句,走到门前。 道别时,韦尔蒂说:“陆教授,不只是AAAS,各方你都要想办法游说,让事情能像《全球大学排名》那样无阻碍地推进。” 陆时点头, “你大可以放心。已经差不多了。” 这一周,他除了创作《大佬》,剩余时间便是接待各大学和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一起讨论影响因子的可行性。 效果显著, 几乎没人持反对意见。 现在又搞定了《科学》背后的AAAS,美国算是基本“平定”了。 而欧洲又是大本营,自然无碍。 陆时将两位访客送出门。 不多时,古德曼便推开门,探进来半个身子,问道:“已经搞定了?” 陆时点头, “嗯。” 古德曼顿时兴奋, “777工程”的计划书是他起草的,若真能落实,与有荣焉。 他嘿嘿一笑,关上门, 不多时,带着李杰和李黛进来了。 父女俩依次落座。 李杰不停擦汗, 只坐了四分之一个屁股,后背挺得笔直,就像第一次上课的小学生。 他如此紧张,似乎是因为知道自己要出演《大佬》中的主角,害怕演不好,得罪那些大人物。 而李黛则十分兴奋, “陆教授,没想到你这么厉害的翻译也需要‘翻译’。” 陆时:??? 一脸懵,没听懂。 旁边的李杰瞪了女儿一眼, “说什么呢!?” 李黛回答:“我只是感到惊讶,陆教授能学会那么多外语,却不懂广东话。” 陆时笑, “学习语言的难易程度,要看母语和目的语关系的远近。相比起英语,广东话肯定更容易,因为和直隶话文字相同、语法也接近,就是发音比较难搞。而英语,可是要实打实背单词的。” 李黛愈加好奇, “那您的英语这么好,为什么却不懂广东话?” 陆时摊手, “我没有学习广东话的语言环境,又没有学习动力,肯定掌握不了咯~当然,听我还是能听明白的。” 李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陆时转向李杰, “李团长,这部戏,我希望贵团能双语表演。” “这……” 李杰很为难,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汉语戏剧,不知道能不能演好。” 中国话剧始于春柳社, 这个戏剧团体在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创始人李叔同、曾孝谷, 它最早演出的剧本是《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 而《大佬》可就狠了, 它不仅将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提前了5年,同时剧本还是原创的,而非舶来品。 要知道,按照正经历史,最早的话剧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那可要等到1919年去了。 陆时说道:“李团长,你连英语戏剧都能演,还演不了汉语?” 李杰有些迟疑, 旁边的李黛却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问题!没问题的!” 李杰看女儿一眼,点头道:“好,我们可以试一试。那我们的演出是在……” 陆时说:“英语版的前几次演出在各大学。” 这个说法有一丝丝奇怪。 李杰诧异, “后面的演出呢?” 陆时继续说道:“广东话版,都在唐人街的剧院里演出。至于后面的英语版演出,也在唐人街。” 李杰:!!! “唐人街?英语版也在唐人街演出吗?” 陆时点头道:“当然!剧场的事情,我帮你联络解决。” 李杰无语, 那是剧场的问题吗? 关键是,英语版在唐人街演出,会有人去看吗? 他觉得陆时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