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章 刺杀学术圈 (第2/3页)
他阴戳戳的,想落爱德华七世的面子。 爱德华七世却没多想, “我派人跟他打個招呼!” 他对斯蒂芬森说:“去后台跟陆爵士说一声,就说我到了。不过,让他接着忙就好。” 斯蒂芬森领命而去。 爱德华七世遂转向奥斯卡二世,笑道:“陆爵士是我的挚友,理应打个招呼。” 奥斯卡二世:“……” 不知说什么好。 结果,等了几分钟,陆时跟着斯蒂芬森出来了。 爱德华七世立即迎上前, “陆,不是让你忙吗?” “都忙完了。” 陆时微笑, “陛下专程为了我的戏剧而来,我当然要当面表达感谢。” 两人聊了起来。 奥斯卡二世在旁边看得相当郁闷, 心说, 自己请不动的陆时,英国佬随便派个人就能搞定, 真不公平! 幸好这种让人嫉妒的戏码没能上演太久。 只见从后台跑出一名场工,在索尔曼耳畔窃窃私语一阵, 后者跳上了舞台,清清嗓子, “咳咳……” 瞬间,现场安静下来。 陆时也与爱德华七世颔首示意,坐到萧伯纳身边。 索尔曼等在场的所有人落座,便提高了音量, “各位,我相信你们应该都听说了,陆爵士最近完成了一部献礼式的新戏剧,名叫《盗火》。可惜,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希腊神话,跟北欧关系不大。” 现场响起零星的笑声。 索尔曼继续, “你们肯定注意到了,现场有很多人的座位空着,例如,大英的开尔文勋爵。据我所知,他在剧团中找到了一个新工作。” 这个笑话比刚才的有趣, 众人大笑。 索尔曼很满意, “好,那我不再废话。请大家欣赏。” 说完便下了舞台。 幕布随之拉开。 没想到,首先出场的就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他正坐在办公桌后读着文件。 这时,一个由演员扮演的学生走进来,战战兢兢地在桌前站好,小声道:“教授,请看看我的实验报告。” 他将报告放在了桌上。 因为演员是瑞典人,英语口音有一丝丝奇怪,让人听得吃力。 还好剧团吸取了《大佬》在美国的经验,于舞台一侧摆出了翻板字幕, 字幕除了英语,还有法语、瑞典语。 贝克勒尔拿起报告, “伱……用的铀盐?” 他似乎有些惊讶, “我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解释:“因为伦琴射线是从真空管阴极对面发荧光的地方产生的,可能跟荧光属于同一机理。所以我就在考虑,能不能找到……” 贝克勒尔抬手打断, “你等一等!” 他又仔细看了看报告,指点道:“下次试验,不要再借助阳光了。” 学生说:“是。” 说完便准备离开。 贝克勒尔叫住对方:“我明天去伦敦,不一定有时间给你的论文署名了,我现在就给你签了一作吧。” 这是摆明了要强取豪夺。 但学生没招,还是让贝克勒尔署名第一作者,一番感恩戴德,随后离开。 贝克勒尔看着学生的背影,喃喃自语: “这么有前途的小伙子,得让他好好为我……为我校发光发热啊。” 幕布缓缓拉上。 第一幕结束。 瞬间,现场陷入了安静, “……” “……” “……” 片刻后,人们爆发出了嘈杂额议论声, “编剧也太敢写了吧!第一幕才十分钟,就给我们这么上强度?” “戏剧可比《盗火》的原作还要劲爆。” “Lu真让人佩服。” “哈哈哈哈哈!学术圈的底裤都快被他扒掉了。” …… 在场的科学家无不兴奋。 萧伯纳好奇, “陆,贝克勒尔先生出演这样的角色,不会被人误会吧?据我所知,他确实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如果让人误会这是侵占学生的研究成果才发……嘶……” 后面的话没敢说完。 陆时大笑, “你看,现场有科学家这么想吗?” 萧伯纳左右看看, 确实没有。 陆时便解释道:“原因很简单。1896年初,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的消息传到巴黎,庞加莱爵士便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展示了X光照片。贝克勒尔教授正好在场,与庞加莱爵士展开讨论。” 萧伯纳反应过来了, 既然两人的讨论是公开的,那世人皆可作证。 陆时接着说:“而且,你如果了解贝克勒尔教授发现铀的放射性的过程,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偶然。当然,他自己认定,发现放射性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这个逻辑指的就是必然性。 总而言之,贝克勒尔的发现必然是他自己的功劳。 比昂松插话道:“那他确实适合演这种‘反派’。” 陆时点点头, “因为他是现实中无可争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