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知是八仙劫中数,瑶池元君下凡来,点化何秀姑!【求订阅】 (第3/4页)
庙会,许多有头脑的商贩,就把生意搬到了这里。 吆喝声不断,吸引了不少过来瞧一瞧。 尤其是一些孩童,一窝蜂朝卖风筝住跑去。 大人拦也拦不住。 望到这一幕,摊主笑眯了眼。 “爹,我饿了。” 路过卖包子的摊上时,何秀姑望着那热气腾腾的包子,有些走不动路了。 “那爹去买几个尝尝。” 闻言,何泰二话没说,转身去买了五六个包子回来。 上下一趟罗浮山不容易,何泰知道闺女肯定饿了。 吃着包子,何秀姑就在山脚下逛了起来。 只不过。 在路过一片桃花时,她听见有人在争吵。 “当我是你的亲儿啊?” “这么远的路,来回一趟,钱也不给,给你白送吗?” “就是就是,天下间哪有这么好的事!” “还拿着这么一大堆东西,可怪累人了,少了八文钱,大家绝对不干!” “……” 却说。 一桃树之下,一白发苍苍的老妪,正瘫坐在地上,气喘吁吁。 身前是两捆纸钱,还有一包香烛。 瞧见此处吵的厉害,何秀姑一脸好奇走了出去。 这厢,何泰见状赶紧拉着媳妇走了过去,凑个热闹。 一是怕何秀姑乱跑,二是他也想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就当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婆。” “我家老头病重,就想着来观里,求见应道长,但走了这一路,到了山脚下腿疾犯了,走不了路。” “你们发发慈悲,把这些纸钱元宝蜡烛,送到观里,替我这个老太婆烧了。” 面对人群之中的嘲弄指责,那老妪致歉不断,一遍遍哀求大家。 “老人家,不是不相帮,是这来回一趟,太费力劳神了,观里人也多,小身板的压根也挤不去。” “应道长屋里也坐满人,正和增州长史的母亲叙话,怎么请动的他?” “我看,还是改日再来。” 有位刚从观里下来的好心人,听到老妪这番言语,立马劝道。 “可家里的老头子等不起!” 老妪着急,道。 说着,就欲挣扎起身。 但她腿疾犯了,压根站不起来。 试了几次,依旧不行。 “害!” “老太婆,看你实在可怜。” “要不这样,你给我六文钱,我行行好就帮你把东西送上去,至于能不能请得来那应道长,就看造化了。” 有位年轻人看不下去了,他来到跟前,对老妪说道。 “我也就只有三文钱了……” 老妪无奈伸出了干枯的手掌,上面躺着三枚油腻腻的铜板,道。 “也行,我就当发善心了。” 那人见只有三文钱,无奈摇了摇头,道。 “那就多谢这位小哥了。” 老妪脸色一缓,眼里有了光彩。 只不过,就在她把钱给那年轻人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老婆婆,你不要给!” 此话一出,众人寻声望去。 只见,人群之中,一位半大、素衣青裤的少女正对着老妪急忙开口。 “小女娃子,你这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回过头来,面露埋怨之色,道。 “秀姑!” 何泰哪里料到,她会突然开口打断,忙把她往回拉了下。
“爹,孩儿心里有数。” 何秀姑抬头看了眼爹娘,小脸十分镇定。 见状,何泰一脸无奈,也就任他施为。 何秀姑话落,就来到老妪跟前,道: “老婆婆,人心叵测,你怎知眼前此人,会把这些纸钱给你送到观里?” “保不齐会随手丢了也不为奇,还是等他办完了事,再把这纸钱交给他也不迟。” 那年轻人听到此话,立马恼羞成怒起来,道: “小女娃子,你怎无端猜忌于我?” “我只是觉得老婆婆赚钱不易。”何秀姑无辜道。 殊不知。 在何秀姑仗义执言时,那老妪眼底深处,闪过一抹诧色。 但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并非是何秀姑猜忌于那年轻人。 只是,她内心隐隐约约觉得,这年轻人定然不会那般好心肠,为老婆婆把东西送到观上去。 可能是她诵经两载之后,心思无瑕,明净剔透,可辨别好坏之分。 “简直岂有此理!” “你是哪家的女娃子,在此胡闹?” 年轻人不知为何,脸色有些发烫,指着何秀姑言道。 但何秀姑可不怵,她据理力争道: “你若是正人君子,就应该把这些纸钱送到观上去,而不是在这里大呼小叫,反正婆婆在这里,也不会走!” “我……” 听到此话,那人似底气不足,说不下去了。 他本来就想着,拿了那三文钱,糊弄了事。 反正这老太婆也不知道。 没想到,自个心思,居然被一稚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