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_第144章、待宰鸡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待宰鸡子 (第3/3页)

到他之后,若是他不信,我便亲自过去告诉他。万万不能动武,万万不能啊!”

    “銮驾岂可久居于此?太后勿忧,陛下嘱咐过臣,不会伤着侯爷的。”

    张太后眼泪都掉下来了:她怕形势不明之下,那蠢货会动武,甚至会害怕受刑自尽啊。

    “岱屏,你一定要帮帮我。我还有几处皇庄,回头都可以赐给永康……”

    “太后,臣岂会不尽心办事?何以至此?”崔元头都是大的,“陛下是仁孝明君,若真要不管不顾,又何须如此来请侯爷回京?请太后勿忧,正旦节前,必觅得侯爷安然归来。”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张太后又能有什么办法?

    在这寒地冻的宫外行驾中,昨夜这一路的颠簸担心,今夜及明开始之后的提醒吊胆,她注定是要受着了。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那是她的亲弟弟。

    那把火真的是那蠢货放的,那又有什么办法?

    皇帝能那样,张太后已经无法再苛求什么。没有张鹤龄给了那贱仆联络的印信腰牌,那贱仆怎么可能把消息传到宫里面?

    张太后是知道这一点的,不定和袁金生一起被查的那一批宫女太监里,有人早就招供了。

    若是张鹤龄毫不知情,他再蠢也知道早点把那贱仆杀了!

    以张太后有限的智力,她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很多微妙。

    她只知道皇帝必定很有把握,觉得只有自己来了,那蠢货才敢信,而不会拼死拒捕逃亡。

    造孽啊!

    以后自己也好,两个兄弟也都,都只是待宰鸡子了——如果皇帝愿意的话。

    崔元其实已经收到了午前从北京快马赶到这里的消息。

    他知道张鹤龄躲在哪。

    但命令是让郭勋去把他逮回来。

    又不是在京城里,没多少人看到官兵对寿宁侯大动刀兵不是?

    作为左军掌事,作为参与国策会议之武臣,作为本应赴东南剿纺“总兵官”,崔元派人把将令及沿途关防送了过去。

    但郭勋不会红了眼,真把张鹤龄当功劳斩了吧?

    张太后都这样了,张鹤龄都有这样的把柄了,以后都是合适时候任陛下处置的。

    好歹在御书房呆了一个多月,要有点长进,知道分寸啊!

    锦衣卫诏狱里,方沐贤所受的优待终于不见了。

    而他那些“干儿子”,已经被逮回来三个。

    “有一个倒是自尽得干脆,还有两个呆在寿宁侯边上,也不知会不会鼓动他死战。”骆安笑着问他,“锦衣卫折磨你又不让你死的法子可太多了,你想咬舌,那可不容易。本指挥现在也不用问你什么,陛下他该知道的都知道,剩下那些蟊贼漏了几个就漏掉算了。倒是你这能会道正气凛然的方家余孽,本指挥到时会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让东南那些被倭寇祸害过的百姓看看。好个忠烈的方孝孺,都有些怎样丧尽良的子孙后代。”

    方沐贤目眦欲裂,再无之前的潇洒从容。

    骆安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两分精髓,就是不断跟他聊嘛,聊到他心防崩溃。

    但前提是能聊到他的痛处。

    “你只怕不知道,写《野记》的祝允明,上个月底就从广东启程了。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你们倒是会挑人啊。但不知江南读书人知道是你蓄意造势,害得陛下从此对江南士子都有了偏见,以后科举、升迁都会难上几分,又会怎么议论你祖宗呢?陛下,你是懂人心的。你懂的,对吧?”

    “对了,还有,石阁老在主持修一卷《大明忠佞鉴》,你如今做出了这等丰功伟绩,史书上还是会有一笔的,本指挥很是羡慕。”骆安摇着头,“只是你那个大干儿子,名字叫忠的,他可不忠啊!之前还是招了,你有个儿子呢,明年要乡试了。听还是刚刚喜得的麒麟儿,啧啧,真是满门忠烈啊!”

    “唔!!!唔!!!”

    被施了针又塞了木核桃的方沐贤只能忍着浑身之痛,嘶声怒吼着。

    “我要向你学学。你明明是个丧尽良的人,为什么能觉得自己是替行道呢?等你不痛了,告诉我好不好?”

    方沐贤不出话,他现在只想早点死。

    快马在北直隶南部奔驰,前往神机营中军暂时的营地。

    张永已经到了宣府,还要继续往西走上多日才能到达甘州。杀了李隆查明真相后传首九边,陛下要这份震慑!

    祝允明已经进入了运河,越来越冷。

    张孚敬在暖和一些的广东,写好了最重要的一封奏疏。

    清丈土地只是开始,清理出来的被隐没的田地,只占很很一部分。

    大量的土地,那都是有白纸黑字买卖文书的,哪能强取?

    官员、吏员、举子……错综复杂的各色热免了徭役,广东那么多事要做,就用那么一些穷苦百姓吗?

    还有卫所空额,募兵需要的银两……

    东南事未明,张孚敬知道不能给陛下添乱。

    但自九月底屯门之战胜了后,张孚敬更加清晰认识到了新法之难。

    万难之处,最终都归结为一个钱字!

    再次明,日精门火灾和方沐贤都只是我自己的演绎,不代表我对方孝孺的真实看法。剧情需要,主角选择会带来连锁反应,改革会面临巨大困难,皇帝远离地方也只能凭已知信息决策,真实的帝王视角处处都是阴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