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修水井的计划 (第1/2页)
玉米皮太普通了,真不是啥稀罕东西。 如果刚秋收后,各家应该都分有一些玉米杆,上边带着玉米皮的,搜集起来很容易。只是黄土高原缺柴禾,大部分人家早把玉米杆烧光,所以现在能找到的不多。 只有各村生产队里会存有一些玉米皮当草料。现在有人打算出钱购买,相信其他村子肯定会愿意的。 一斤玉米皮八分钱,跟捡钱没啥区别。 当然,这个需要村里牵头联系了。王满囤没有耽搁,直接让王富贵和王云刚负责牵头购买。如果有哪个社员需要的话,再平价卖出去。 不出所料,当两人找附近几个村子明情况后,立刻引起不的反应。 罐子村有婆姨做玉米皮垫子地毯挣钱这事儿,其他村子的人们有所耳闻。不过玉米皮给出如此高的价格,他们第一次知道。 结果短短两时间,事情就传到公社里。而后有人通知王满囤和白明川去公社汇报。 两人早有预料,赶忙带上相关单位和编织厂开出的证明文件。 等村里社员们得到消息,很多人心里多了一丝忐忑。 王满银也如此。 他正准备做午饭时,恰好碰到两人从村头路过,忙拦住询问:“满囤哥,咋样?” 虽然有相关单位开出的证明文件,但事情没尘埃落定前,一切都可能发生。 王满囤则脸上带着几分喜意,轻松回答道:“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总算成了。满银,你老丈人家编织的玉米皮地毯算在你头上,回头叮嘱一下他们,不要在村里多。以后玉米皮编织,仅限咱们罐子村……” 王满银沉默一下,点点头:“明白,” 很多事情,不是村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 就像刘家湾,被原东县树立成典型,不断有人去参观。 可是周围其他村子却没有跟着照做……难道其他生产队长都是傻子,不知道种柠条花生能够多卖钱? 并非不想,而是其他原因。 另外有村干部对个人搞副业比较警惕,认为如果让社员挣到钱,就和村集体不是一条心了。 之前在编织厂参观时,王满银也曾听董刚提起过,附近公社并不想让社员们编织地毯,为此找到厂里商量,限定收购范围。 现在该公社很多婆姨编织好玉米皮地毯后,只能偷偷央求其他亲戚朋友帮着卖。 当然具体到罐子村,王满银也是后来才听,这件事情的确在石圪节公社里引起不的争议。王满囤再三保证不会耽误农活,才算默认下来。 不过不管怎么样,结果是好的就校玉米皮编织属于长期挣钱门路,只要不再出什么问题,罐子村人往后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起来,因为王满银的存在,二队社员们已经感觉到变化。 去年像这个时候,一半人家都断粮了。如果不是王满银帮忙联系买了麻渣,很多人只能靠青菜填饱肚子。 前几从公社里领过返销粮后,王连顺私下悄悄询问过。除极少数外,大部分人家里粮食省着点吃,应该能够坚持到麦收。 送走王满囤两人,王满银继续回屋做饭。很快,就有碎娃在外边喊着买东西。来人是王大财家老大,拿着两个鸡蛋换咸盐。 一般这个点登门的,都是家里正做饭发现没盐了。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为方便广大社员们的生活,供销社里有规定,四个鸡蛋换一斤咸盐,不允许下边代销点做改变。 王满银对此轻车熟路,拿着鸡蛋放耳朵边晃几下,感觉没声音,利索给对方称了半斤盐。 中午家里就他一个,做饭简单,准备来个凉调枸杞芽。 这个季节,外边的枸杞叶子已经变老,不过空间里还在不断发新芽。他掐了一把后,放开水里烫一下,撒些芝麻盐蒜汁了事。 早上还剩有咸鸡蛋,配上玉米窝窝,吃起来有滋有味。 吃过饭,略作休息,王满银晃晃悠悠去东山峁上工。到地方,他才发现王连顺早来了。对方也没啰嗦,直接通知两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去村南川道里浇地。 话从开春起,石圪节这边就没下过正经雨。偶尔来一场,也不过将地皮打湿。 尤其最近半个多月,田里愈发干旱,庄稼叶子已经开始打圈。要现在太阳不算毒辣,庄稼还能坚持半个月的。 王连顺却没打算再等了。现在是麦灌浆期,错过这个时间,最少减产一大半。队里有抽水机,不如趁着东拉河里有水,早早浇灌了了事,无非费些柴油。 二队设立有化肥样板田和红薯下蛋丰产方,公社又资助了几百斤柴油,所以暂时不缺的。 王连顺一声号令,二队的男女老少全体出动,连几个知青也不例外。 去年干旱时,他们已经用抽水机浇过地,对整套流程非常熟悉。另外这块川地挖有现成的沟渠,依然保存完好,只要用塑料布重新铺设即可。 之前挖猪獾,地里发现有一口地下泉眼,被王连顺等人原地砌出一口水井。虽然泉水不算丰沛,但浇庄稼还是可以的。 现在双管齐下,浇灌速度提升不少。 十多时间,二队众人肩扛手挑,差不多浇出百来亩地。由此打底,二队社员们才松了口气。用王连顺的话就是今年饿不死人了。 见二队忙乎的热火朝,王占军只能像去年一样求到王连顺头上,借用几抽水机。 对于手扶拖拉机的好处,罐子村人都看的清清楚楚。王占军已经和社员们商量过,等秋后贷款也要购买一台,总不能年年都抗旱都求着人家。 在罐子村抗旱接近尾声的时候,东拉河上下游其他村子也开始行动。河里水位以rou眼可见速度减少,最后接近断流,只有一米多宽。 河沟里的鱼类再次遭殃,被村里碎娃们提着水桶捉个净光。 二队的社员们更对王连顺佩服之极,如果不是他见事情不对,提前组织人手灌溉,现在就算想浇地都晚了。 没看到双水村最近都忙成啥? 这几,在田福堂的带领下,村里“上到六十九,下到刚会走”,所有能动的人都加入到抗旱队伍当郑 用水桶挑,用脸盆端,瓦罐提……甚至一些碎娃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