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陷阵扬威 (第2/4页)
果真使用霍峻之策,车骑将军想要攻破汉寿,恐怕也非易事。” 念及于此,他当即道:“既然使君尚未下定决心,某亦不好再劝。” “不过使君也看到了,城中军民畏敌如虎,若不能改变现状,汉寿早晚必被扬州兵马所破。” “以吾观之,少将军之策虽然略微冒险,却也是鼓舞城中士气的最快方法。” “若能大胜一场,必能鼓舞人心。” 刘表却迟疑道:“话虽如此,然徐晃谋世名将,绝非好相与之辈,想要胜他,恐怕不易。” 刘磐见蒯越赞成自己的观点,不由大喜过望,道:“叔父但请放心,此前侄儿轻敌,才误中徐晃埋伏,大败而归。” “若再让我领兵出城与之交战,纵然不胜,亦不会落败,还请叔父放心。” 刘表思量半晌,终究还是下定决心,要让刘磐出城与徐晃打上一仗。 否则等到周琦大军至,可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既如此,我命你率两万兵马出城,让张允率五千兵马压阵,文聘、霍峻率领剩余兵马守城!” “此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谨慎再三!” 刘表算盘打得好,只要让士兵们出去与徐晃打上一场,哪怕能够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也能消除城中士卒的畏惧之心,足以鼓舞士气。 刘磐闻言大喜,就准备带领兵马出城。 “将军且慢!”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传来,众人视之,发现开口之人乃是霍峻。 刘磐见状,不由脸色微沉,喝道:“汝有何言?” 霍峻自知刘表不会采纳自己的策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道:“黄汉升有万夫莫当之勇,更是与少将军曾经共守长沙,若非要出城与徐晃交战,不妨带上黄将军。” “有黄将军在,必能振奋人心,可保万无一失!” 刘磐闻言,亦是有些心动。 他与黄忠共事许久,深知对方勇武,也不相信黄忠乃不忠之人。 未曾想,刘磐尚未话,却见刘表厉声喝道:“黄将军另有重任,此次出城与徐晃交战,只刘磐、张允二人即可!” 刘表现在已经不太信任荆州世家大族,因此两位领兵将领,都是自己可以信任之人。 刘磐自不用,乃是刘表从子,关系几乎与父子无异,绝对值得信任。 至于张允,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乃是刘表外甥。 就连文聘,由于与李严乃是同乡,现在也被刘表所猜忌。 刘表并不糊涂,文职方面可以交给荆州本地的士人,真正统兵将领,却大多与之有血缘、姻亲关系。 刘磐、张允如此,蔡瑁、黄祖亦如此。 眼看刘表发怒,霍峻心中暗叹,终究还是没有再什么。 他知道,荆州没救了。 却刘磐在征调兵马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向刘表申请了不少钱财,让人分发了下去,果真暂时稳住了人心。 为了鼓舞士卒奋力杀敌,刘磐许诺重赏,荆州士卒每斩首一级,就能获得非常丰厚的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钱财的鼓舞下,这两万士卒也都压制住了对于徐晃的恐惧,在刘磐的带领下,仗着人多势众冲出城去,主动出击。 与此同时,却是有一封未署名的密信,从汉寿城内送到了徐晃军营。 徐晃看完书信里面的内容,对着高顺、李严问道:“其上所言,是否可信?” 李严接过书信,仔细揣摩以后,笑道:“将军放心,绝对可信。” 徐晃闻言,却是有些面露难色,道:“信中让我此战务必大破荆州兵马,挫其锐气,唯有如此方能逼迫刘表下定决心投降。” “然出城兵马有两万五千人,而且都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士卒。” “此前我能在长沙大破刘磐,乃是因为对方误判了我麾下兵马的数量,轻敌才能侥幸有此战果。” “此番刘磐有备而来,且兵马是我三倍有余,想要大破荆州军,挫敌锐气,恐怕不易!” 徐晃作为当世名将,并没有被此前的连番胜利,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巨大名望冲昏头脑,看待事情反而非常透彻。 正如他所那般,自己麾下兵少,想要获胜并不容易。 如果刘表愿意启用黄忠,恐怕徐晃敢未必会轻易与荆州军交战了。 李严听到了徐晃的话,亦是眉头紧皱,暗中思量对策,不过思来想去,都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想要以少胜多,大多依仗出其不意或者埋伏、奇袭,想要正面击溃有准备且兵力远远多于自己的敌人,要么是骑兵对步兵,要么就需要有压倒性的武器装备。 事实上,如果步兵提前做好了准备,哪怕正面硬刚骑兵也毫不畏惧,这种事情在华夏战争史上并不鲜见。 不过真正优秀的骑兵将领,也绝对不会蠢到正面冲击有准备的步兵方阵,大多都是选择追击溃军或者是袭击、sao扰。 就在徐晃、李严二人愁眉不展的时候,高顺却是起身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陷阵营乃是从各营挑选的最精锐的士卒,拥有最好的武器装备,享受着最丰厚的福利待遇,也是时候报效主公了!” 徐晃、李严闻言,都是错愕的看向高顺。 徐晃问道:“高将军何意?” 高顺正色道:“送信饶目的,是让我们挫敌锐气,瓦解荆州军的抵抗意志,迫使刘表献城投降。” “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一定非要大胜。” 他目视徐晃,道:“若能以一千兵马挡住两万荆州兵进攻,会不会摧毁他们的意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