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家祖乡啬夫_第二百一十七章 刚直不阿田元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刚直不阿田元皓 (第1/3页)

    第218章刚直不阿田元皓

    却说在贾诩的谋划下,甘宁凭借自己在巴郡的影响力,先是设计击杀了那些对周琦抱有敌意的郡吏。

    甘宁随后又联合出自巴郡大族的沈弥、娄发等人,假传传郡守府命令,宣布巴郡脱离刘璋治下,东迎车骑将军周琦。

    一时间,周琦兵不血刃夺取巴郡。

    襄阳,车骑将军府。

    周琦拿着贾诩传来的书信,看完里面内容以后,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巴郡乃益州东部门户,能够如此轻易将之拿下,文和功不可没!”

    戏志才笑道:“恭喜主公,巴郡既克,益州可定矣!”

    周琦眯着眼睛轻捋胡须,眼中有掩饰不住的笑意,显然心情十分不错。

    蒯越道:“贾文和、甘兴霸既立奇功,不可不赏,还请主公许以高官厚禄,以安其心。”

    周琦闻言,猛然醒悟。

    虽说贾诩并不在乎官职,可周琦身为一方君主,自当赏罚分明。

    他略作沉吟,暗道:“现在很多重要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封赏低了却对不起贾诩的功劳,封赏高了却没有官职可赏。”

    思索许久以后,周琦才说道:“封贾文和为右军师,领巴郡郡守之职,赏千金,赐绢布百匹,田地百亩。”

    “奉甘宁为中郎将,赏千金,赐绢布百匹,田地百亩。”

    至于董袭、陈武、沈弥、娄发等人,皆有重赏。

    赏赐既定,周琦迅速命人传到江州,而后谓众人曰:“巴郡既克,孤欲尽起荆、扬两州兵马,荡平益州,诸将谁愿为先锋?”

    “末将愿往!”

    周琦话音刚落,黄忠就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其余诸将亦是纷纷请战。

    周琦见诸将全都立功心切,不由非常满意。

    “主公还请三思!”

    就在此时,却有一道不同的声音自下面传来,众人转头望去,却见说话之人正是军师祭酒田丰。

    周琦闻言,心中当即就有些不悦。

    如今局势正好,上下同心,正是大军进攻益州,开疆拓土,立不世功勋之际。

    这些年周琦连战连胜,时常身居高位,而且又擅长玩弄权术,也逐渐有了属于君主的威严,多少有些膨胀。

    哪怕最早跟随周琦左右的戏志才、典韦、项弘等人,都不敢随意反驳周琦的意见。

    他此时刚刚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就有人当众出言反对,多少让周琦心中有些不快。

    好在周琦颇有城府,再加上说话之人乃是自己非常器重的田丰,终究还是强压住心中不悦,不动声色的问道:“军师以为,不可伐刘璋?”

    田丰直言不讳的说道:“然也。”

    周琦心中微沉,皱眉问道:“军师何出此言?”

    田丰仿佛没有感受到周琦的不悦,继续说道:“刘焉新丧,益州举哀,主公乘人之丧而攻之,非义也。”

    “且巴郡虽克,然刘焉毕竟经营益州多年,根基深厚,颇得人心,若刘璋依仗山川地理之险峻以拒主公,纵然兴兵二十万,亦难攻克。”

    “起兵而不占道义,出兵若再不立寸功,必然有伤士气,令天下人所耻笑。”

    “更何况,此前主公能够攻取荆州,乃是借着北方诸侯混战,分身乏术之际才有此良机。”

    “今诸侯休战,主公若取益州,彼岂会坐视不理?”

    看着周琦脸色越来越难看,众人都忍不住为田丰悄悄捏了把汗,也不由暗赞田丰头铁。

    很显然。

    车骑将军现在急于攻取益州,占据整个长江以南,而且又有巴郡投诚在前,局势一片大好。

    此时触车骑将军霉头,岂能有好果子吃?

    周琦强压住心中怒气,道:“正如军师所言那般,刘焉新丧,益州险塞,易守难攻。孤若不趁着巴郡投诚之际,率大军一举克之,待刘璋坐稳益州牧之位,益州岂非更难图矣?”

    “豫州袁术,勇而无断,不过冢中枯骨,孤遣上将镇守边郡,何惧之有?”

    “徐州刘备,四面受敌,其势未成,孤不领兵伐之,彼岂敢无故率众攻我?”

    “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孤若不趁此良机拿下益州,待袁本初与公孙伯圭决出胜负,一统河北以后,如何能够与之相抗衡?”

    “孤意已决,军师莫要再劝!”

    田丰却是叹道:“主公若执意兴兵攻入益州,只会空耗钱粮,难建其功!”

    周琦闻言,不由勃然大怒,喝道:“孤起大军伐益州,上下同心,士气正旺,汝何故妖言惑众,乱我军心?”

    周琦如此恼怒,倒也并非太过膨胀,刚愎自用。

    只因现在益州新旧接替,巴郡又投诚过来,正是夺取益州的大好时机。

    田丰身为帐下军师,有不同意见可以提。

    但是身为君主的周琦已经下定决心,要领兵攻打益州,田丰这个时候却出言唱衰,甚至直言断定此次必然无功而返,也就太没有情商了。

    若今日之事传扬出去,本来摩拳擦掌准备攻打益州的将士们,又会作何想法?

    军心是否会因此动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