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初次交锋,相互算计 (第2/3页)
言?” 诸葛亮满脸认真的说道:“若我为袁本初麾下谋士或者将领,在袁本初昏迷不醒的情况下,非但不会龟缩不动,反而会在明日让袁军猛烈攻城。” 周琦问道:“为何如此?” 诸葛亮继续说道:“昨日袁本初于众目睽睽之下吐血昏迷,且军中流言四起,混乱不堪。” “若坐拥三十万大军而龟缩不前,势必会让所有人以为,袁本初果真有事。” “如此既会引得袁军士卒越加混乱,亦会将软肋暴露于我军之中。” “反之,若明日率军猛攻郯县,既会稳住袁军军心,亦会令我等心中疑虑,不敢主动攻击袁军。” 周琦听到这里,沉吟许久,随后说道:“汝之言未尝没有道理,今日莫要多想,且在明日观袁军动向即可。” 次日天明没多久,震天动地的战鼓声就已经传到了城中,数之不尽的袁军,从四面八方大举进攻郯县。 袁军营寨之中大将齐齐上阵,源源不断的攻势从早上直接持续到了晚上。 若非周琦已经带领援兵抵达郯县,再加上有郯县百姓的帮忙,恐怕郯县早就守不住了。 直到夜幕降临之际,袁军才缓缓退去。 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周琦身前,苦笑道:“昨天多亏大将军阻拦,否则若我昨晚引兵前去劫营,恐怕已经中了袁绍设下的埋伏。” 张飞亦是耸拉着脑袋,满脸的不开心。 周琦此时,却是眉头紧皱,眼中带着深深的疑惑。 刘备看出了周琦的异样,问道:“大将军怎么了?” 周琦不答反问:“玄德公是否觉得,袁军今日攻城之战实在太过猛烈了吗?” 刘备这才回过神,继而点头道:“的确如此。” “三十万袁军,今日几乎都是轮番攻城,中间根本没有丝毫间歇,哪怕大将军未抵达郯县之前,袁军攻势也没有这般猛烈过。” 周琦问道:“玄德公以为,若袁军保持这种猛烈的攻势,能够坚持几天?” 刘备沉思许久,而后说道:“这般攻势无论强度还是损失都非常大,若袁军持续这种攻势攻城,最多只能坚持三天。” “三天还没有攻破城池,其势必衰!” 所谓攻城战,也不是把所有士卒都派出去,不要命的使劲攻城。 真要如此,那些动辄攻城数月甚至数年的攻城队伍,恐怕会被活生生累死。 很显然,袁军今日的行为实在有些反常。 刘备尚且没有反应过来,站在旁边的戏志才却是神情微动,而后问道:“大将军是觉得,袁绍可能真的昏迷不醒,其麾下文武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故意猛烈攻城?” 刘备也反应了过来,不由眼睛大亮。 只是没过多久,刘备当即摇头道:“今日于两阵之前,我可是亲眼看到袁本初站在点将台上,全程指挥着袁军攻城呢。” 周琦反问道:“距离那么远,对方又是身穿铠甲戴着头盔,能确定那就是其本人吗?” 刘备无言以对。 周琦继续说道:“更何况,就算能够看清楚对方脸,然而袁绍麾下有三十万兵马,还有数之不尽的运粮民夫,想要找出一个长相酷似袁本初之人,应该不难吧?” “让此人身着盔甲,外人谁能分辨真伪?” 张飞听到这里,眼睛却是亮了起来,道:“大将军的意思是,昨天探查到的军情没错,袁军是担心吾等发起突袭,才故意虚张声势,并且弄出来了一个假袁绍糊弄人?” 周琦眉头紧皱,道:“吾是有此想法,却也不敢肯定。” 周琦之所以感觉如此为难,乃是因为袁绍并非刘表、刘璋、袁术之流,麾下谋士不计其数,荀攸、沮授、逢纪、审配等人都非易于之辈。 其余世家子弟智谋非凡者,更是不可胜数。 若不谨慎行事,稍有差池,都可能会落入别人的陷阱之中,继而满盘皆输。 看着周琦面露纠结之色,终究还是戏志才开口道:“袁本初非同小可,主公虽然有所猜测,终究难以确定。” “如今敌强我弱,据城死守耗尽袁军粮草,才是最稳妥之法。” “以我之见,既然不能确定袁绍是否果真昏迷不醒,还是应当以守为主。” “更何况,吾观今日袁军各部攻城皆井然有序,哪怕袁绍果真昏迷不醒,却也不容小觑。” “袁军经受得起损失,吾等却是不行。” 周琦闻言,长长吐出了一口气,而后说道:“志才之言有理,虽说据城死守或许会耗时日久,而且必然损失不小,却是最稳妥之法。” “依我之见,无论袁绍有何谋划,是否真的昏迷不醒,我们都应该不予理会,安心守好郯县即可。” 周琦下定这种决心,除了戏志才的话意外,也是想起了自己攻打垫江的经历。 如果赵韪等人不急功近利,而是据城死守,周琦最后恐怕也只能无奈撤兵。 正是因为赵韪等人自以为看到了胜利的机会,主动出城劫营,才会有此大败,最终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垫江此等险峻城池。 周琦并不认为自己以及麾下谋士算无遗策,天下无敌。 弄险固然可能以弱胜强。 但弄险哪怕成功无数次,只要失败一次,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两军交战,还是应该使用堂堂正正之师,实在是陷入僵局被逼无奈以后,才会想着弄险。 刘备闻言,亦觉有理,正想答应下来,却见张飞不满的说道:“既然已经推断袁绍果真昏迷,如今袁军群龙无首,大将军何故还要如此畏手畏脚?” 周琦摇头道:“三将军此言差矣,孤只是推测袁本初有可能昏迷,却也有可能是其所设下的诱敌之策,真相如何,实在难以琢磨,因此才不建议兵行险着。” 张飞却是说道:“若袁绍果真昏迷,如此畏手畏脚,岂不错过了破敌良机?” “若是担心此乃袁绍诱敌之策,不妨让某带领三千兵马出城劫营,兄长与大将军领兵屯于后方,静观其变。” “若果真是袁绍之策,兄长与大将军无需救援,纵然某麾下三千兵马折损殆尽,又有何妨?” “若劫营能够成功的话,兄长与大将军再引大军驰援,必能一战大破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