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三月攻防战,公覆奔袁营寨 (第1/2页)
第241章三月攻防战,公覆奔袁营寨 看着满脸失落、悲痛的刘备,周琦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 说到底,终究还是刘备太过重情重义。 否则按照原本所定下的计策,以张飞为诱饵探听到袁军果真留有伏兵以后,就应该果断引兵撤退。 如此,就算张飞及其麾下八百人折损殆尽,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怪只怪,刘备、关羽、张飞之间感情实在太过深厚,这才让刘备明知袁军可能设下伏兵的情况下,仍旧义无反顾的引兵前去救援。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赞叹荀攸的智慧,能够利用刘备这个弱点,以张飞为诱饵引君入彀。 “此败非战之过也,玄德公还需振奋精神整军备战,相信经过昨晚一战,袁军必然士气大振。” “接下来,我们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守城战。” “郯县若破,城中百姓尽成丧家之犬也!” 刘备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声音略显嘶哑的说道:“多谢大将军救命之恩,哪怕为了不辜负益德,不辜负城中百姓,备亦绝不敢放松警惕。” 荀攸再次献计,让袁绍一面大张旗鼓攻城,暗地却于城外密林之中挖掘地道,想要派遣奇兵,从地下进入城中。 袁绍神情微动,道:“孙伯符不是投靠刘玄德了么,黄公覆为何会出现在我军中?” 袁军广造云梯、冲车攻城,周琦以火箭射云梯,梯上人皆烧死,袁军所造数批云梯,全都付之一炬。 要知道,公孙瓒还活着的时候,袁绍几乎无岁不征,每年所收的粮草几乎都消耗殆尽。 有了井阑之上弓弩手的掩护,登上城墙的袁军士卒也就多了起来,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城墙攻防战,互有死伤。 因此,袁绍倒也没有起疑。 若非迫不得已,袁绍并不愿在冬季发动战争。 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是欢欣鼓舞。 袁谭倒也不敢卖关子,急忙说道:“此乃孙文台旧部,零陵黄公覆是也,现在乃是孙文台之子孙伯符麾下将领。” 黄盖看到袁绍将目光投来,当即脱下了自己的上衣,而后转过身去。 “孤得知孙文台被袁术所害,不知神伤了多久。” 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逐渐变冷。 接下来的时间,袁军对郯县保持着高强度的进攻,仰仗兵力优势几乎昼夜不停猛攻城池。 现在大军苦战三月有余,补给线又比较长,袁绍也感到有些后继乏力。 只不过,袁绍终究还是更加喜爱自己的三子袁尚。 甚至于,袁绍为了以后顺理成章将位置传给袁尚,还打算将其过继给亡兄袁基。 就这样,袁绍用尽手段强攻郯县百日,郯县却仍旧固若金汤。 “今日得见其旧部,自然心中喜悦。” 特别是荀攸,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正在思索问题。 按理来讲,就算要给自己的亡兄过继子嗣,也应该过继庶子或者幼子才对。 袁绍吃惊的问道:“这些伤从何而来?” 说到这里,黄盖脸上愤恨之色更浓,说道:“少将军与吾等孙将军旧部,知晓刘备乃乱臣贼子,皆愿投于赵王麾下,还请大王接纳。” 如此,袁绍既能重新合理合法的掌控汝南袁氏,又能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 袁谭看到自己父亲脸色,知晓其这段时间因为攻城不顺才会如此,当即笑道:“父亲且看孩儿把谁带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处于攻城方的袁军伤亡明显更高,士卒们逐渐露出了疲态以及畏战情绪。 众人闻言,面色各异 “未曾想,这番话传入刘备耳中,引得对方勃然大怒,就让人把我打成如此模样。” 袁绍扶着黄盖坐下来,感叹道:“昔日孤与孙文台神交已久,敬重其乃当世豪杰,只是苦于彼为袁术所惑,因此与孤始终处于敌对方。” 就在此时,袁谭已经带着军中最好的军医过来了。 袁军进入地道者,皆被溺死。 果然不出周琦所料。 更何况,城中守军守城压力本就很大,如果此时有人妖言惑众乱了军心,纵然换做袁绍也绝对不能容忍。 正是为此,别看袁绍占据五州之地,辖地人口不计其数,实际上能够调动的粮草却没有多少。 袁绍抬头望去,却见黄盖后背布满了鞭痕,虽然已经上过药,却仍旧鲜血淋漓。 此次袁绍南征,时间的确太过仓促,积累还不够深厚。 未曾想,周琦早就有所防备,使用翁听之法探听到了袁军挖掘地道的方向,而后于城内穿地横截之,待地道挖通以后,乃灌水入其中。 “未曾想,我等自投刘备以后,就不得重用。” “其子孙伯符亦算孤子侄,彼若愿率众来投,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反观袁军,又要攀登城墙,又要手持武器,根本腾不出手携带盾牌,自然是伤亡惨重, 荀攸见此计不成,打算采取最笨也是成功率最低的攻城办法,那就是以井阑作为掩护,让袁军士卒携土石泥丸以填沟堑,想要铺上一条直通城墙上面的道路。 袁绍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太高兴,可是出于对二人智谋的信任,终究还是决定从其言。 好不容易斩杀公孙瓒大破黑山军,却又要安置将近百万的黑山贼寇,期间也消耗了无数钱粮。 周琦知晓井阑太过笨重,移动不便,在袁军攻城结束撤兵之际,派出精兵猛将杀出城中,猝不及防之下将所有井阑全部摧毁。 只不过,张飞算得上是刘备逆鳞,黄盖不凑巧正好触了刘备霉头。 沮授、荀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沮授率先开口,道:“大王还需谨慎行事,请容许末将前去探探黄公覆口风,以防有诈。” 袁军付出了惨痛代价,好不容易登上城墙,却发现根本不能建功。 袁绍抬头看向跟在袁谭身旁的壮汉,不由眉头微皱,道:“此乃何人?” 正是为此,袁绍攻打徐州之际,才将袁谭带了过来。 果不其然,袁绍见井阑虽然被毁,却取得了不错的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