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二将纳降 (第2/2页)
以死地。” “此前有沮监军在朝中为吾等说话,吾等在赵国才能有一席之地。现在就连沮监军亦被免职下狱,吾等此次纵然不死于攻历阳之战,早晚亦会死于朝中内斗。”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袁氏既如此相待,吾等何不弃暗投明,直接引兵投靠楚王殿下?” “吾此前与元皓先生略有交情,若有元皓照应,以楚王殿下之雄才伟略,凭借你我二人本事,何愁不能干出一番事业?” 高览闻言颇为心动,却还是犹豫道:“话虽如此,然吾等家眷皆在河北,若就此投靠楚国,他们岂有活路?” 张沉默半晌,而后咬牙道:“此战楚国所谋甚大,袁本初能否返回河北尚未可知。吾等可提前派人前往河北,让家眷先躲藏起来,等到袁军兵败以后,只要楚王殿下发话,谁敢害你我家眷性命?” 看到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高览也不再犹豫,当即说道:“如此就依所言!” 张大喜,当即说道:“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投楚乃是大事,难保麾下有人不愿相随,你我且秘密调来心腹甲士,再聚集麾下众将校商议此事。如有不从者,一并斩之!” 张也是一位杀伐果断的将领,既然已经决定投靠楚国,自然不会再心慈手软。 高览道:“若能劝说众人一同归楚,自然再好不过。如若不然,再杀人立威不迟!” 二人定计完毕,当即率领本部兵马离开大寨,做出南下前去攻打历阳的假象。 大军行了两日,由于缺衣少粮的缘故,将士们全都怨声载道,张趁机召集麾下将校,谓众人曰:“历阳乃扬州旧治,城郭高大,防守严密,以我们这点兵力,如何能够攻下?” “况且军中缺衣少粮,现在又是天寒地冻,行军两日已经折损了数十名兄弟。” “若再这么下去,恐怕吾等尚未抵达历阳,军中兄弟们已经要折损大半了!” 众将校闻言,皆面露难色,有些人更是愤愤不平的说道:“吾等跟随将军浴血厮杀,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被故意派去送死,简直欺人太甚!”
最先开口者,自然是张秘密授意的心腹将校。 有人开始抱怨,自然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跟风。 他们本就对袁绍的安排感到不满,现在行军又如此艰难,就连这些将校每日都吃不饱饭,众人自然是越发怨声载道。 看到众将校的情绪都被带动了起来,张、高览二人心中暗喜。 却见张上前伸出双手子在空中虚按,示意众人安静,随后沉声说道:“诸位兄弟跟随张某多年,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然吾等于前线厮杀,却终究抵不过朝中jianian佞摇唇鼓舌。” “似沮监军此等贤才,都因jianian佞攻讦而被罢官下狱,此等昏庸不顾将士死活之君主,吾等还要为其效死吗?” 张的这番话,顿时让众人脸色大变。 张手按剑柄,目光如电的看向众人,厉声喝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袁氏待吾等如犬马,吾等自可另择明主!” “楚王殿下雄才伟略,极擅用人,吾欲引兵去投,诸位兄弟可愿一同前往?” “万万不可!” 张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将校大声喝道:“君臣不事二主,况且陛下贤明,只是一时受小人蒙蔽而已。将军此时率领吾等前去投靠楚国,岂非要陷吾等于不忠?” 不得不说,袁绍在河北多年,终究还是颇有名望。 眼看有人出言反对以后,又有几个将校蠢蠢欲动,张当即目视自己的心腹将领。 “锵!” 利剑出鞘,发出铿锵之音。 “嗤!” 利刃入rou。 “噗!” 利刃拔出,鲜血喷溅而出。 “噗通!” 方才出言反对的那名将校,感受着心口传来的疼痛,最后只觉眼前一黑,身体当即直挺挺倒了下去。 杀人者手持染血利剑,对着众人厉声喝道:“张将军素来待吾等不薄,有敢违逆张将军者,先问问某手中利刃应否!” 随着此人话音落下,当即就有数百名全副武装的甲士围拢而来,虎视眈眈的盯着众人。 众将校见状,不由心中大惊,急忙拜倒于地,道:“愿随将军投楚!” 话分两头。 却说张、高览引军南下的举动,反倒是引得周琦及其麾下文武颇感迷惑。 按理来讲,落入此等境地的袁军,不是应该想尽办法撤退才对吗,为何会突然分兵南下? 也不是没有人猜到张打算前去攻打历阳,抢夺粮草。 可是仅凭这数千兵马,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打得下历阳? 心中虽然疑惑,周琦却也不敢怠慢,当即让张辽率领三千骑兵前去驰援历阳,并且寻机吃掉张麾下的数千袁军。 张辽本来驻守在庐江郡,自从主战场转移到扬州以后,周琦也将之调了过来。 周琦相信以张辽的本领,无论张有什么打算,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 张辽屯兵庐江郡多年,虽然也保证了扬州北方的安定,终究还是想要立下战功。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独自领兵的机会,张辽自然非常兴奋,点齐兵马以后,就率军追上了张麾下的兵马。 张辽正打算以骑兵sao扰袁军,却是忽然看到有一个打着白旗的骑兵纵马而来。 张辽心中疑惑,急忙命人上前截住那名袁军骑士,这才得知对方居然是代表张、高览前来请降。 张辽闻言,不由大吃一惊,暗道:“袁军虽然粮草被焚,却根基未损。张、高览皆为河北名将,在赵国位高权重,为何会突然投降?” “此间莫非有诈?” 张辽心中起疑,不敢贸然接受投降,一面急忙派人回报周琦,一面要求张、高览二人亲自前来自己军中商议投降事宜。 在张辽看来,无论张、高览究竟是否真心投降,都未必敢于亲自前来自己军中。 自己只要先拖延一段时间,等到楚王殿下的回信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