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一九九五_第九十一章 开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开业 (第3/6页)

r>
    想要知道具体过程,冯永歌让万玉山来吃饭就知道了。

    三人刚一坐下,万玉山直接问道:“现在,该给我揭晓答案了吧?”

    说到这件事情,万玉山语气中酸溜溜的。

    “你这家伙运气是真好,能够凭这个升职,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看着一脸迷惑的张鹤鸣,冯永歌哈哈一笑。

    “答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万玉山立马就反应了过来,“这件事情,不会跟他有关系吧?”

    冯永歌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他帮我做好这件事情的。”

    至此万玉山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冯永歌会对张鹤鸣如此重视了。

    冯永歌这次能够升职,打假是最核心的因素。

    这件事情做好,万玉山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

    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冯永歌是怎么做到,短时间内让这件事情传到了省里。

    省里如果不知道这件事,冯永歌的升职不会这么的顺利。

    万玉山此时才知道,张鹤鸣才是幕后推手。

    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得如此完美,足见张鹤鸣的能力非常不一般。

    张鹤鸣能影响到工商局局长升迁,这样的人确实值得结交。

    “没想到张老弟还有这样的手段,佩服佩服。”万玉山立马道。

    知道这件事情后,让万玉山对于张鹤鸣态度完全转变了。

    张鹤鸣微微一笑,“主要是冯局事情做得太漂亮,我只不过是稍微出了一点力。”

    听到张鹤鸣这个回答,万玉山对张鹤鸣就越发看上眼了。

    有能力还谦虚,怪不得冯永歌如此看好张鹤鸣。

    冯永歌哈哈一笑,“鹤鸣,该是你的功劳,可不要一直往我身上推!”

    经过这么一番交流,包间里的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

    饭局开始,三个人便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经过这一番聊天,万玉山对于张鹤鸣就越发的看重了。

    对于万玉山而言,能够从对话当中,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张鹤鸣在刚才的聊天当中,充分展示了他丰富的见识。

    这样的见识,一般人是不可能有的。

    对于一些事情的评价,让万玉山都有些惊讶。

    张鹤鸣评论的方向,是万玉山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

    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是不可能做出如此评论。

    想到这里,万玉山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

    “鹤鸣,你觉得现在国企改革,以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听到这么一个问题,冯永歌同样好奇了起来。

    国企改革,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了。

    合水这样的小地方,改革的力度其实很小。

    绝大多数的国企,还维持着之前的模样。

    改革这两个字,在合水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

    华夏的其他地方,国企的改革已经是轰轰烈烈了。

    结果到底如何,现在还没人说得准。

    张鹤鸣微微一笑,“我认为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华夏以后的私企数量一定会超过国企,不过在某些行业,国企的规模肯定是要超过私企的。”

    对于张鹤鸣的这个推断,冯永歌两人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

    “你认为民营企业,数量能超过国企?”冯永歌问道。

    张鹤鸣点头道:“这是必然的,民营企业将会成为华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么一个结论,冯永歌两人一时都沉默了。

    冯永歌他们所在的年代,国企永远是华夏经济的支柱。

    到了如今,很多人的观点都是这样的。

    就算有些人认为,民营企业肯定会崛起,可的数量,规模方面是不可能超过国企的。

    现在张鹤鸣说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有可能超过国企,冯永歌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我认为这不现实,合水现在有多少国企,又有多少民营企业?”万玉山直接反对。

    张鹤鸣微微一笑,“万局长,你觉得合水的国企,有几家能够在没有政府的帮助下存活下来?”

    这一个问题,直接就让万玉山沉默了。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对合水的国企还有信心。

    作为税务局的局长,万玉山十分清楚合水每个国企的财务情况。

    毫不夸张地说,能实现盈利的国企,数量只有个位数。

    张鹤鸣没有多说什么,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

    不管是谁,都无法逆转。

    “民营企业在合水,真的能够发展起来?”万玉山忍不住问道。

    张鹤鸣说:“这是自然的,等棉纺厂成为民营企业,你就知道了。”

    “你想把棉纺厂变成民营企业?”冯永歌惊讶道。

    直到今天,冯永歌才知道张鹤鸣对棉纺厂的想法。

    张鹤鸣点头道:“没错,棉纺厂作为国企想要发展,这是不现实的。”

    “你想做成这件事情,可没那么容易。”冯永歌说。

    万玉山立马道:“老冯说得没错,你知道棉纺厂现在有多少外债吗?”

    “不管有多少外债,一旦它变成民营企业,我能让它一年之内还清这些外债。”张鹤鸣自信道。

    作为一个重生者,加上一个偌大的空白市场,张鹤鸣有自信做大做强。

    冯永歌和万玉山看着张鹤鸣,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

    “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不会太多。”冯永歌提醒道。

    张鹤鸣微微一笑,“冯局,棉纺厂破产的时候,你只要同意拍卖就行了。”

    冯永歌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现在很好奇张鹤鸣到底会怎么做。

    不过现在,张鹤鸣肯定不会说出来。

    冯永歌希望他还在任上之时,能够看到这一幕。

    接下来,三个人很默契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