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南北朝_第035章 时也,命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5章 时也,命也 (第1/2页)

    刘裕几个儿子中,长子刘义符性格跳脱,游戏无度;次子刘义真比较聪明,又长得丰神秀彻,本来更得刘裕喜欢,但谁知刘义真的聪明劲却都用在结交文人僧道,吟诗问道上去了。

    这自然不是刘裕所愿看到的,时至今日,连九锡他都让王弘回去要了,对将来的继承人刘裕自然也多了些思考。

    这次带刘义真出征,就是想让他出来历练历练,现在倒好,儿子不问和约只谈诗赋,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刘裕带他出来的初衷。

    厅中此时只有太尉从事中郎傅亮和后将军孔靖陪坐在一旁,傅亮虽然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但算不上顶级的名门望族,他文章写得好,刘裕的文书都是由他起草,因此陪在刘裕左右最多的便是他。

    谈到刘义真出城迎接杨禹之事时,傅亮见刘裕眉头不展,便劝说道:“刘公,杨禹传出的几首诗颇有铿锵之气,刚健豪迈,自成一派,与那些以清谈为乐,沉迷山水的文人迥然不同,二公子对这些诗如此推崇,倒也不见得是坏事。”

    刘裕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头道:“诗是好诗,但杨禹此人……”刘裕对杨禹这个人一直心存疑虑。

    傅亮想了想,分析道:“刘公所虑不无道理,杨禹为求脱罪,不惜向刘公进那惊人之语。出使鲜卑期间,打伤押伴使,大闹上党郡,智退拓跋曜,纵观其所为,虽有急智,但亦不守成规,说是胆大妄为亦不为过。”

    傅亮对杨禹的评价,刘裕感觉很恰当,不错,杨禹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给他的感觉就是有些胆大妄为,这种人最不易驾驭,让他有些不放心。

    孔靖接口说道:“杨禹在魏国的种种所为,虽有剑走偏锋之嫌,但也有为达成使命,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的一面,是以,刘公不宜过于苛责。”

    其实刘裕也知道,身为上位者不能感情用事,赏罚分明才不至于让手下人寒心。加上傅亮这一劝,刘裕也就想开了。

    杨禹年方弱冠,行事有些越轨说来也符合年轻人冲动、不计后果的特性。

    再者,杨禹毫无根基,就算他胆大妄为又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想到这些,刘裕初时那些疑虑便也谈了许多,反而是杨禹有关迁都洛阳以及开凿大运河的建议,又一次浮上了刘裕的脑海。

    使团回到洛阳的当日,杨禹与宁寿之便得到了刘裕的接见,其时刘裕一干幕僚谢晦、傅亮等皆在场。

    听完杨禹二人的汇报,刘裕和颜悦色地说道:“你二人奉命出使,历经磨难而能扬威于索虏之廷,终不辱使命,容后本太尉自有赏赐。”

    杨禹作揖道:“此次能与拓跋鲜卑达成和约,全赖太尉虎威,以及众将士用命,我等实不敢居功。”

    谢晦脸上带着几分不屑,说道:“你倒还有几分自知之明,你出使之前,说能通过崔浩游说拓跋嗣,结果到了平城却毫无作为,若非太尉命众将士登岸大败索虏大军,凭你这三寸之舌,谈何和约?”

    杨禹这次没有反驳,他起程时,晋军就把滑台城给占了,这种情况下,脑子稍为正常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魏国借道了。

    而且崔浩就已经劝阻过拓跋嗣,结果拓跋嗣执意要兴兵南下,杨禹再去找崔浩也没有意义了。

    这次能达成和议,确实不是杨禹的功劳,但没有功劳总有苦功吧?

    想当初去的时候,两国关系正紧张,杨禹他们可是冒着被鲜卑人拿来祭旗的危险出使的,现在谢晦这么说等于是把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抹杀掉了。

    杨禹看了看副使宁寿之,宁寿之才是整个使团中刘裕最信任的人,但此时宁寿之却装死了,好像谢晦说的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谢晦接着侃侃而谈道:“太尉,如今石门水口已为我军控制,加上雨季即将到来,今后我大军粮草可走汴水,不虞再受索虏威胁,而索虏性如豺狼,自来不知信义为何物,是以,属下认为,这份和约不要也罢。”

    石门水口位于荥阳附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水运节点,沟通淮河和黄河的几条水道,汴水、睢水、颖水都需要从石门水口分流黄河水,这些河道的水位才足以保障船只通行。

    当年桓温二次北伐收复洛阳,粮草辎重就是经汴水转运。也就是从那以后,北朝不管是谁控制了荥阳,通常都会封死石门水口,以阻滞河道,防止晋军利用水道北伐。

    之前刘裕大军是由淮河入泗水,经桓公渎入巨野泽,然后走济水经四渎口进入黄河,这样船只就要在黄河上航行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洛阳,一路上就随时会受到黄河北岸的魏军袭击。

    如果是走汴水转运粮草,由石门水口进入黄河的话,由于石门水口到洛阳的距离很近,魏军就造不成太大的威胁了。

    从这点来说,谢晦扬言这和约不要也罢倒也正常。

    杨禹望着谢晦,眼神透出崇拜的味,向刘裕拜道:“太尉,卑下万分赞同谢参军所议,确实,与鲜卑的和约不要也罢,拓跋鲜卑在一众胡虏中实力最强,加上并州、冀州、幽州皆为其所占,对中原乃至整个长江以北威胁巨大。”

    “因此,拓跋鲜卑才是我朝生死大敌,前番大尉大败拔拔嵩十万大军,我军士气正旺,而北虏举国胆寒,不敢再战。”

    “是以,卑下赞同谢参军所言,太尉应审时度势,西守潼关,及时调转兵锋北攻并、冀、幽三州,以太尉百战之师,定能大胜。”

    “太尉,下官在平城时听闻一事,北燕冯跋得知太尉北伐后,便遣李特儿为使,想与太尉南北夹击北魏,李特儿过境冀州时为鲜卑人俘获,押回平城后袅首示众。”

    “太尉此时若挥师北上,冯跋必定出兵响应,至于柔然,本就年年南下攻魏,更不可能放过这等良机。”

    “在平城时,属下也见过柔然大檀可汗派来的细作,名叫尉迟大石,尉迟大石曾主动联系属下,亦想与太尉一起夹击拓跋鲜卑。”

    “再有就是刘勃勃与拓跋鲜卑也是死敌,刘勃勃之父刘卫辰败于拓跋珪,被拓跋珪传首各部,双方有杀父灭族之仇。”

    “下官料想,哪怕太尉不愿全力攻魏,只要将魏军主力牵制住,刘勃勃、柔然、冯跋就一定会向鲜卑扑上,如群狼嘶咬,毕竟对他们而言,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