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寇,夜啸踏街 (第1/2页)
福小客栈。 顾正臣推开门,走入房间。 萧成跟了进来,检查过门窗与床榻之后,对顾正臣说:“门窗很久没打理了,积了尘。被褥有些潮湿,想来是这里临海的缘故。” 顾正臣坐下来,端起茶壶,将盖子打开,看了看里面的茶垢,摇了摇头:“看来这客栈掌柜不用心啊。” 萧成将背着的包裹放在桌上,开口道:“掌柜走路有些瘸,脸上还有淤青,应该是不久之前受过伤。这客栈招牌挺大,房间也不少,却只有一个伙计,实在有些诡异。” 顾正臣走至窗边,推开窗户看向街道,东西长街之上店铺不少,却都关了门,这福小客栈还是拍开的。 很不对劲。 对于任何城而言,哪怕是前线大同等地,只要落了城门,城内该怎么热闹还是怎么热闹,只要不宵禁,不到净街的时辰,商铺该如何营业,百姓该如何逛街,没人管。比如金陵城,每到晚上,秦淮河两岸热闹非凡,商铺生意火爆,船来船往,摇曳生姿。 老朱建造酒楼、红楼,为的不就是发展“夜经济”,可这惠安县城,偏偏冷清的诡异,虽没有宵禁,但和宵禁的结果已是差不多。 “本该是华灯初上,生气活泼的时辰,在这里竟是寂寥,死气沉沉,百姓也好,商户也罢,似乎都在畏惧着什么。” 顾正臣扶着窗,将半个身子探出去观望。 萧成转过身,盯着门口看着,低声道:“有人来了。” 顾正臣回头说了句:“应该是伙计送饭,不用紧张。” 果然。 伙计得到许可后,推门进来,托盘上是四个小菜,一壶小酒。 “伙计,为何这里的商铺关门如此之早?” 顾正臣走至桌案旁,对布菜的伙计问。 伙计摇了摇头,快速说:“没人,关得早,客官请慢用。” 顾正臣皱眉:“当真如此吗?” 伙计抬头看了看顾正臣,余光看到打开的窗户,惊慌不已,丢下手中的托盘就跑了过去,一把将窗户关上,然后听了听外面的动静,松了一口气,对顾正臣、萧成说:“这里夜间不准开窗,掌柜没提醒你们吗?” “为何不可开窗?” 萧成上前一步。 伙计脸色有些苍白,连忙走来,拿起托盘:“千万不要开窗,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开窗。夜啸踏街期间,不准人窥见,否则会被抓走的。” 顾正臣紧锁眉头:“什么是夜啸踏街?” 伙计不说话走了,有些落荒而逃。 顾正臣坐了下来,看着简单的饭菜,招呼萧成坐下,问道:“你是龙骧卫千户萧成,腰牌总还带着吧?” 萧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带是带着,你想做什么?” 顾正臣摇了摇头,拿起筷子:“没什么,吃饭吧。” 萧成总感觉顾正臣看向自己的眼光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阴谋,这顿饭吃得很不顺畅。 咚! 一声沉闷的鼓声从远处传来,旋即是密集的鼓声,如炸雷连天,不断响起。 顾正臣起身走至窗边,抬手便将窗户推开。 目光所及之处,无论是商铺,还是民居,纷纷熄了灯火。 半面凸月悬空,皎洁的月光随清风而落。 “那里有人。” 萧成指了指东面街口。 顾正臣看去,只见远处的街口处,出现了一群人,一个个凶神恶煞,手中拿着长刀,衣服破破烂烂。 大致有三十人。 这群人走路带声,似乎是木头撞击青石板路的声音,脚步声很是整齐,也很大,是刻意踩出来的声音。 人群近了,顾正臣才看到这群人脚上穿的是木屐。 木屐这玩意可不是倭人的标志,这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是汉服足衣的一种,也是最古老的足衣。 史料记载,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 在汉代时,女子出嫁还需要脚踩木屐,木屐之上缠上彩色系带。 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而这里的齿,不是牙齿,而是木屐。 百姓与军队,有时候也会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木屐拍打在青石板上,声音很是清亮,尤其是在这寂静的城,寂静的夜中。 “我等是黑面海寇,你们可准备好了财物?” 为首大汉撕开衣襟,露出了不少胸毛的胸膛,高举着长刀,厉声喊着。 顾正臣看向萧成:“黑面海寇,你可知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