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七章 打草惊蛇,卜家退意 (第1/2页)
大明:寒门辅臣第四百五十七章打草惊蛇,卜家退意局势会失控? 顾正臣淡然一笑:“只要我还在泉州府,局势又能失控到哪一步。还是说你认为,卜家会借行省衙署的手找我的麻烦?” 张九经犹豫了下,看了看门口方向,咬牙说:“据我所知,高晖高参政有有个儿子名为高东旭,一年前于福州完婚。” 顾正臣凝眸:“高东旭迎娶的是?” 张九经严肃地说:“据传,其闺名叫卜菲,是卜寿的孙女,卜中生最小的女儿。” 顾正臣走至窗边,抬手推开窗:“开国之初,府州县各地方,简直如原始森林,这才短短几年,已是盘根错节。若再给他们十年八年,这地方上,到底谁说了算?” 历史上,朱元璋借郭桓案、空印案将天下中产阶层与大户基本一扫而空,这背后的考虑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泄愤? 杀红了眼收不回刀? 还是说,老朱窥见了地方上盘根错节关系网对朝廷府州县衙署的干预与影响,借机一并除掉,警告所有人,衙署代表的是朝廷。大明朝廷控制地方,而不是大户控制地方。 这些是一个谜团,老朱的心思最难揣测,他可以一边笑着敬酒,也可以一边抽刀杀人。 仅仅从泉州府来看,卜家确实有能力影响官府。 当然,其他府县也未必有卜家这样的存在,毕竟能从元末活到大明就不容易了,许多大户都被战争给消灭了,剩下一点点大户,也多是困顿得很,勒紧腰带过日子,没多少钱财可以让官府的人推磨。 大户养成,也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十八年养出了不少中产之家…… 顾正臣拍打着窗棱,坚定地说:“不管行省衙署谁来,都救不了卜家。张九经,明日午时,我杀秦信、吴康、吴驿等一十二人。人头落地后,我会差人给卜家送拜帖,后日你随同赴宴。” 张九经震惊地看着顾正臣:“杀如此多的官吏,没有皇帝的旨意,他日你就是死都难收场。” 顾正臣淡然一笑,转身走出门。 张九经深吸一口气,顾正臣的云淡风轻,毫不介意,不是说明他鲁莽行事,不计后果,宁愿玉石俱焚,恰恰相反,他很可能有所倚仗,这才有恃无恐! 毫无疑问,顾正臣是一个聪明人。而聪明人绝不会自掘坟墓,自寻死路。 除非—— 张九经想起了顾正臣的那些情报,脸色陡然一变。 情报中说顾正臣与东宫、华盖殿存在关系,但这些情报并没有明确关系的程度,顾正臣如何讨好太子与皇帝,皇帝与太子对顾正臣的器重到底如何,情报并没有详实的表述。现在看来,顾正臣与皇帝的关系,很可能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顾正臣刚至前院,秦松便匆匆走来,低声道:“章承平送来消息,说卜家正在找寻陆氏兄弟,似乎要有所动作。” “陆氏兄弟?” 顾正臣有些疑惑。 段施敏解释道:“就是追杀张九经的那两人,也在后院关着,只不过关在了地窖里。” 顾正臣恍然,想了想,道:“高晖的离开,让卜家慌乱,他们很可能会故技重施,再次将我调出晋江城,这次寻找陆氏兄弟,怕是想要制造乱子。去,将这两人提过来。 陆判与陆倡已经在地窖里生活了半个多月了,这段日子着实难熬,对方也不问话,给饭菜也准点,可每天都会下来几个人伺候,也不打脸,就冲着身上来,虽然没打残,可这皮rou之苦也是苦啊。 顾正臣看着如同乞丐一般的两人,皱了皱眉:“为何如此虐人,本官不是交代过,需要好好招待?看” 秦松欠身道:“他们一开始就是如此装扮,是为了接近张九经乔装的,我们没撕他们衣服……” 顾正臣叹了口气。 在金陵、句容乔装乞丐,估计会被人拉走,毕竟朝廷设了养济院,吃不起饭可以给你几口饭,不能在外面影响市容。 可在泉州府乔装乞丐,估计没什么人理会。 因为泉州府这些年来穷人太多了,别说养济院,就是府衙腾出来也不够这些人住的。 顾正臣看向跪下的陆判、陆倡,严肃地说:“本官是泉州知府顾正臣,只问你们一句,想死还是想活。” 陆判、陆倡对视了一眼,这丫的不是问废话,谁想死…… “我们想活!” 陆判直言。 顾正臣微微点头:“明日吴康、秦信会上刑场,卜家也坚持不了多久了。若你们想要活命,就听我的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