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拒绝 (第3/3页)
得住在村子里不安全,当就立即动身了。 逃亡之路不好受。 这一路是要吃没得吃,要住没得住,只好挤在路边的破房子里,队伍自己生火煮饭将就着。
不能停,总觉着到了长安才安全。 到了大同后,处境变好了很多。 大同总兵在内的大官员出城,到五十里外的地方恭迎圣驾,还准备了丰盛的物品供应。 这才开始觉着舒服起来。 纷纷送来丰盛的物资,更有甚者还喊来鼓乐班子。 个把月后才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后,太后总算是松了口气,吃的住的也好了很多。比在逃亡路上的条件要好太多了。 太后一行人马还在半道上的时候,长安这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巡抚做好迎驾的准备。对于长安来,这座自从唐朝之后就再也没当过国都的城市,已经一千年没有体验过老大的滋味。如今皇上、太后等人过来,就像戏文里的段子我爷见过皇上的面,我婆跟娘娘吃过饭,都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现在的长安还闹饥荒,但地方官员仍然让各处张灯结彩,黄沙铺路,令百姓在御道两旁跪迎。 逃到西安,虽然一路上很是狼狈,但刚一安定下来,立即就又暴露出封建统治者的本来面目。她认为总督署改建的行宫不够高大上,体现不出皇室的威严,于是又广招工匠,强拆民居,大兴土木。 厨房都照着皇宫御膳房的模式,细分为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粥局、点心局等多个的部门。 驾临西安,虽是本着来避难的目的,但真正进入状态了,却更像是度假,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生活好了,当即思索琢磨着。 去想些事情。 第一个,正式下诏取缔义和团,并对其镇压。 第二个,决定暂时就蜗居在长安,等哪洋人不追究了,再搬回京城。 想让洋人不追究,这很难,慈禧现在在洋人心目中不是个啥好人,因为放任了义和团杀洋人。结果却是个这。 如何才能不让洋人追究她,率先想到了赔款。 有点被打怕聊感觉。 在长安下达了议和的命令,命令是给李大饶。老佛爷,命李大人为直隶总督给予全权,北上负责议和。 李大人不想去,但他又不得不答应老佛爷的要求。五年前承受骂名,九五的海战。这一回还得是他。 洋人直接提出了要惩治老佛爷的要求。 割地,赔款白银十亿两。不许制造军火。 这就有点过分了。 全部都接收不了。 惩办老佛爷更是不可能。 李大人不好办。 想了很多的法子。 直接指着洋人鼻子骂,你们是一群虎狼,你们要是要求太过分,我们四万万人民也不怕流血。 李大人手中根本没有实力,他只能装,装作成竹在胸,装作泰然自若,装作有理有据,装作词严理正。 讨价还价互相扯皮了好久。 洋人也妥协了下,不割地了,也不杀老佛爷了,就赔款,华人四亿五千万,一人一两,赔四亿五千两白银。侮辱的意味更大。 在长安,闰土还在看着有没有什么生意。 四个亿的白银。太多了。 他在嘉善,这一年多的时间,也才弄到了近一千万的白银。 李大人与洋人代表谈判的这段时间,逃亡至长安的老佛爷盼着李大饶消息。盼了几个月,终于盼来了李大人发过来的电报。老佛爷看到内容后露出了喜色,回电:应准照办。 又到了签契约的时候。 没人敢签。 最终还是李大人,反正五年前就已经签过了。 出了一句话,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签完字的李大人老泪纵横,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大夫立刻赶来诊断救治,李大饶胃管破裂。 很多人看法不同。 有的直接骂李大人就是现在的秦桧,卖国贼。 觉得李大人过于软弱。 更多的人都喜欢硬气的人。 洋人开始陆续撤军。 太后差不多也准备回京了。 又见了一次闰土。 “张若松,嘉善县令。一个的县令能有慈胆气,很好,擢升你为嘉兴知府。” 陪了几个月升了个官,也好。 嘉善的地盘确实还感觉零,总共才五百平方公里。 嘉兴就不一样了,大了很多,达到了三千多平方公里,更有搞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