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变故 (第1/1页)
只见车城圆阵中间的高台之上的骑手挥舞着旗语,原本属于车城圆阵第二第三圈随着旗语不断转变,渐渐地从圆阵演变为了一个个方阵。 而原本秦军攻破的缺口一下子变的更为开阔了,但是这丝毫没有给秦军带来一丁点的优势,原本的优势战又回到了最初的局面--戮战。 该用的手段都已经用尽了,不得不说粮草已经成为了压倒两军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战的地步。虽然很残忍但不得不说阵亡的士兵是缓解两军粮草危机的最好解决方式。 两股洪流碰撞在了一起,比拼的就是双方士兵的军事力量。 秦自从商鞅变法以来便有了质的飞跃,秦人尚武,全民皆兵;赵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军事力量不断上涨。就综合而言,两国完全不相上下,所以这次的戮战显得极为残忍,此战场完全就是绞rou机一般的存在。 长平关头 “孙兄,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二次观看现场了,但是但是,还是忍住不,呕。”北堂海。 “走走走,赶紧下去,再不走我也要吐了,还是小雪机智压根没上来过。” “不过总是要适应的,在这里主力不是我们自己还能找借口逃避,之后若是逃避,那……” 随着北堂海和孙万邑二人不断地交谈,关外的战争也渐渐地接近了尾声,人力有穷尽时,在怎么尚武,也是会累的,双方鸣鼓收兵,随后清扫队,出动进行清扫。 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打正面战也就是两军对垒在没有胜负的情况下是允许双方清扫队进行各自回收的。 一天 两天 三天 三大战场的又不相上下的焦灼了三天三夜,虽略有胜负但都不影响大局。 无数的战报飞往七国各地,天下皆震惊于秦国的强大,同时也震惊于赵国的强大。因为送往各地的战报中最为关键的自然是长平关之战,而在长平之战中双方对峙秦赵伤亡比居然罕见的接近了一比一,要知道这可是戮战啊,面对的还是从无败绩的武安君白起。 其实廉颇三个月的防守节节败退,给各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赵军不过如此,在面对秦军的时候比其余各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要知道的是赵军最强横的地方在于骑兵,不仅拥有大量的骑兵,还有着精锐的骑射,当这些力量被城墙束缚了腿脚,相比于其他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廉颇从骨子里便不适合赵军,作为防守战的大咖,野战完全上不得台面。这也是为何长平之战出奇对阵王龁缺仍然节节败退,而在后期HD保卫战中确打发神勇打的秦军丢盔弃甲。 骑兵一旦下了马那就是两个兵种,骑兵转为步兵所带来的不适不是时间能弥补的,打了一辈子马战经验丰富的骑兵,突然让他们下马打防守战,其中的落差也是廉颇失守的重要原因。而新兵不同,没有骑兵下马带来的不良习惯,再加上专项的训练,使得廉颇一战成就更大的威名,彻底跻身四大名将,与武安君同列。 赵国HD “哈哈哈哈,好好好,不亏是孤王的马服子,赵奢生了个好儿子啊,继续给孤王加派粮草,不够就从北方调,从东调,不管哪里都给孤调过来。还不够,对了借粮像楚国借像韩魏二国借。”赵孝成王总算能出口气了,自长平之战以来赵军一直被秦军压着打,甚至到了伏小做低的程度,秦军也不愿放过。 这一次赵国朝堂上自然没人在反驳了,主守派本就已经处于了弱势,这一次的战报彻底堵住了他们的嘴,爱咋滴咋滴吧,这次我们认了,你们说的都对,随你们。 唯有平原君与众不同,给赵王浇了一盆冷水。“大王高兴的早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斗,向其余国家是借不来粮的,韩魏的借口必然是惧怕秦国,而楚国的借口就是他们也需要打战也缺,甚至楚国还会停止进攻,汉中固然重要但是两败俱伤的秦赵更符合楚国的利益。” 随后的发展确实如平原君赵胜所料,韩魏楚三国皆回绝了赵王借粮的请求,反之燕齐两国,却送来了几百担的粮食,但是相比于赵国大军的消耗完全是杯水车薪。可笑的联盟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只是一个飘忽不定的结果就能导致各国做壁上观,至此四国联盟就此宣告破灭。
赵国也同样处于了孤立无援的状态,战争一旦开始了便停不下来。 …… 秦国咸阳城 与赵国的轻松而言,秦国朝堂自然便要凝重的多了。 “范相此局该当何解?可还有补救的方法?一旦战败那丢失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上党郡了。” “大王莫急,武安君不会败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粮草,一旦粮草供应不上那等待我秦国的将是灭国之危,阵亡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减轻了我秦国的压力,接下来就是国力的比拼了,秦赵双方就看谁先扛不住。” “要是其余各国支援赵国。” “不会的,战争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所有人都巴不得我们和赵国继续耗下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将是两败俱伤的最好的局面,齐燕甚至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崛起,臣敢保证,楚国连攻打州陵城的动静都会减弱。” 果然谋者所见略同,范雎与平原君赵胜得出了一样结论,也意味者长平之战正式从白热化状态进入到了消耗战。 “报……州陵八百里加急,楚军已经有一日有余未攻伐州陵,大军却仍在外驻扎,为防止楚军偷袭其余地方,司马将军特上加急报。” 秦王闻之,开怀大笑,“哈哈哈楚王小儿不过如此,皆在范相你的掌握之中,不足为谋。” “大王谬赞了,并非臣运筹帷幄而在于楚王太贪心了,楚王想要的东西太大,大到整个楚国都已经失去了理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