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哲皇贵妃_第69章 蒸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蒸馏 (第3/6页)

义买的,东家们哪里有不应,而且还给了双倍的价钱,实在是财大气粗。

    就不知道这笔钱是富察家自个淘的,还是皇帝出的。

    苏叶猜测大概率是富察家给的,然后谁敢找皇帝要啊。

    皇帝未必不想给,而是估计压根没想过这件事来。

    他就算出门也从不带钱袋,身边多的是太监和侍卫来掏钱,怎么可能想起买铺面要给钱的事来?

    苏叶也没打算提醒皇帝,又笑着问道:“皇上除了卖些少见的玩具之外,还打算放什么上去?”

    皇帝对这些俗务也不怎么上心,随口道:“朕让傅恒看着办,不过他该是不太懂这些,不如就让叶儿来负责,回头你身边的秋夕去传话巴林跑跑腿。”

    巴林之前是小阿哥的武学启蒙师傅,最近两个小阿哥大一点了,只有巴林一个教导实在有些吃力。

    加上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给小阿哥们启蒙还好,再多的实在不够看。

    他没等皇帝开口就主动请辞了武师傅一职,叫皇帝满意,也没打算让巴林就此荒废了去,却一时没想到让他去哪里,不如暂时就替苏叶跑跑腿好了。

    苏叶自然欢喜,用谁都不如用熟人啊,当然欢欢喜喜应下,又好话连篇把皇帝狠狠夸了一顿。

    皇帝捏了捏她的唇珠笑道:“你这小嘴是越发会说话了,叫朕听得耳朵都要软了。”

    苏叶心想皇帝不就是喜欢别人夸他,如今皇帝还年轻,听着还会高兴,以后听多了估计就只觉得理所当然了。

    皇帝夜里顺势在承乾宫留下,身体力行表示了对苏叶的满意,让她第二天差点没能起来。

    苏叶扶着腰起来开始琢磨着铺面要卖什么,有什么特别稀罕的东西。

    要实用,会有人愿意买,还得稀罕物件才行。

    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挣,玩具可以先上,让家长们为小孩子买。

    至于女人的,除了化妆品就是香水了。

    化妆品可以缓缓,苏叶准备先做香水。

    如今富贵人家的府里不缺熏香,只是不够持久。

    她们身上还会戴上香包和香囊,平日还好,夏天的时候就有点不够看了。

    实在是香汗淋漓,稍微有一点可能都有味道,叫人尴尬。只能反复洗澡或者换衣服,一天换三四遍,也是在够烦的。

    尤其姐妹们一起赏花,谁身上飘着那么一丁点的味道,足够社死了。

    苏叶说做就做,让人去摘新鲜的花瓣送来,又吩咐道:“不要去摘名贵的花,就墙角不显眼,也别都摘秃了。”

    她就打算摘一点来试试,春宁便吩咐下去,底下的宫人一个个去御花园墙角摘上一篮子腊梅和山茶花,里面还有露珠,确实够新鲜的。

    谁知道没多久,苏叶就收到十几个篮子,满满当当放在殿前都惊呆了:“怎么这么多,哪里来的?”

    他们这是把御花园给摘秃了吗?要皇帝去赏花看见光秃秃的树枝,苏叶感觉脖子后面凉飕飕的。

    如今大冬天的,原本开花的就少,要摘个精光,伺候御花园的花匠要哭晕过去的吧?

    春宁连忙笑着解释道:“是御花园的花匠跟内务府说了娘娘要新鲜花瓣的事,就立刻派人出宫去采买了。”

    又不需要特别名贵的花,内务府一出去,多的是家里有花的愿意白送。

    让娘娘随便摘着玩儿,回头他们对外一说这是贵妃娘娘都喜欢的花儿,倍儿有面子,何乐而不为?

    苏叶没想到那些人的头脑转得还挺快,都知道名人效应了。

    不过花瓣趁着新鲜得赶紧蒸上,她也不必亲自动手,动动嘴皮子就有人代劳。

    这些花颜色不一,全混在一起,还得挑出一样的。

    大冬天的,这些花该是在大棚里养出来的?

    苏叶一问,秋夕自然不清楚,恭嬷嬷却是了解的,回答道:“娘娘,这些花该是被花匠专门养在炕上的。”

    京城大多数人家里都有热炕,冬天特意建了一个屋子,把花挪进来,自然就能开花了。

    就是这样不太好养,热炕的温度不好控制,一时太冷,花就要冻死,一时太热,花自然而然就热死过去。

    所以这些花可谓一盆价值百金,苏叶顿时觉得自己辣手摧花,这摘的哪里是花瓣,分明是金子!

    她不由咂舌:“这么贵,那这些做出来的花露岂不是要更贵才行?”

    成本那么高,用蒸馏方法做出花露来,估计就那么一丁点,卖个千金都要了,不然得亏本。

    于是问题来了,那么贵的东西谁买得起啊?

    苏叶忧心忡忡,后悔自己一时冲动,都没调查一下市场就开始动手了!

    恭嬷嬷却乐呵呵道:“娘娘放心,花露是个稀罕物件,西洋人能带来的少,哪怕千金都是有人愿意买的。”

    只要能做出来,苏叶真是赚大发了。

    苏叶眨眨眼,又奇怪了:“这么稀罕又贵的东西,西洋人不卖,难不成是打算物以稀为贵,故意带少一些过来卖高价?”

    恭嬷嬷摇头道:“并非如此,西洋人该是想卖,却是要漂流过海数月。花露虽然比熏香能持久一点,却会在路上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