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_第四百八十五章:风波将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五章:风波将起 (第2/2页)

/br>
    李于讪讪道:

    李斯问道:

    李于有些嫉妒的说着。

    李斯微微摇头。

    李于说的有道理,但他李斯根本不相信赵佗会同意王绾等人的分封提议。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议帝号之时,此子抛出之号,赢得皇帝大悦的场景。

    皇帝的心。

    赵佗难道不懂吗?

    李斯挥了挥手。

    李于失望的退下,他还满心欢喜,以为这个消息能得到父亲的嘉奖。

    然而没走两步,李斯又开口将他叫住。

    李斯厉声开口,吓得李于一个哆嗦,忙连连点头。

    看着儿子消失的背影。

    李斯的眼睛眯了起来。

    ……

    马车抵达自家府邸,赵佗脸色难看的从车上下来。

    「整个秦国朝堂,所有人都能进言分封,只有我赵佗不行。如果我开这分封之口,不仅是站在皇帝的对面,而且我数年来辛苦征战才统一的天下,岂不又变回原本

    的样子了,这几年的仗岂不是白打了,为此死掉的袍泽士卒也都白白牺牲了?」

    赵佗很生气。

    几年都没有骂人的他,今日忍不住在心中狠狠骂了王绾和那群儒生一顿。

    骂归骂。

    不过他心里也知道王绾所言的分封制,并非一无可取之处。

    王绾和那群儒生所言的分封,并非是单纯像周朝一样,将天下疆土分给诸子和功臣。

    而是原本被秦国消化的地方不变,依旧为朝廷直属的郡县。

    只是将新征服的楚越燕齐等偏僻辽远之地分出去,各地因俗而治,各定相应的法律,以尽快的统治当地民众,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秦帝国的快速稳定。

    也就是后世汉朝,曾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以当今的生产力,交通条件等各种因素,这种制度确实对坐稳江山有一定的好处,秦若实行,说不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二世而亡的结局。

    但到了后面呢?

    赵佗的脑海里闪过,等种种事件。

    眼神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历史已经证明,郡国并行制到了后期同样是尾大不掉,不是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别说,皇帝心里怎么想的,他赵佗可是一清二楚。

    赵佗心中暗语。

    又转头对随行的侍从道:

    侍从立刻领命,很快便出门将丽食其和涉间请来。

    丽食其一入府中,就见赵佗神色凝重,连忙询问。

    涉间也一脸担心望来。

    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赵佗这般模样了。

    赵佗将两人邀入屋中密谈。

    丽食其这类纵横之士,为了辩论说服人,常读许多书籍,了解各种典故。

    他要向丽食其询问一些关于封建和郡县相关的知识,以及学习口才辩论之术。

    至于涉间,则是因为他同样有上殿参政的资格。

    所以赵佗必须要提前和他通气,以免涉间被分封的好处所诱惑,站错了队伍,那可就完了。

    此等大事当前,赵佗自是十分郑重,和两人商议到了半夜,这才勉强睡了片刻。

    待到第二日天光将亮,屋外有鸡鸣声传来时。

    赵佗睁开了眼。

    走出屋门,看着天边晨曦微明。

    他便知道,今日恐怕将是个能载入史书的日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