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七章:禁止议政 (第1/2页)
满殿皆惊。 赵佗更是脸色一变,死死盯着斜对面的廷尉李斯。 好一个李斯! 赵佗猜到面对那群儒家博士的诘难,李斯一定会站出来。 一来是这位廷尉很了解皇帝的心意,知道站出来能得帝心。 二来则是法、儒乃大敌,如果淳于越等人利用周礼反对他赵佗尚公主成功,那儒家声势必定大涨,而原本在秦国一家独大的法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李斯一定会出手。 只是他没想到李斯这家伙竟然这么厉害,借着此事,对那群儒家博士发动绝杀。 以古非今,想要复辟封建! 这顶大帽子扣上去后,李斯立刻请皇帝剥夺博士的参政议政的权力,如果皇帝点头,那这群博士就真的成了应声虫,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没有资格议论,更不能发表观点。 废周礼之事,更是凶残。 儒家的本质和道、墨、法这些诸子并不一样,与其说儒家是诸子之一,不如说他们是周代礼制的继承人。 他们学的礼,乃是周礼。读的诗,乃是周乐,他们所言的一切,全都脱胎于周代的礼乐文化。儒家门徒所学的东西,便是宗周的传承。 孔子所言“克己复礼”,就是希望改变礼崩乐坏的时代,重现昔日周礼昌盛的社会。 至于其后孟子、荀子等人虽有各自的主张,但也都逃不出一个“礼”字。 孟子言,无礼义,则上下乱。 荀子言,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 儒家之内,不管是哪一支师传,“礼”都是他们最核心的东西,也是他们所有学说和政治思想的基础。 若无礼,则无儒。 如果周礼被废,那儒家也就相当于不存在了。 故而殿中稍有见识的公卿大臣,皆是被震得瞠目结舌。 这李斯,直接是要废除一个学说的根基,将这个学派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除啊! “如果皇帝答应废周礼,下一步怕不就是要建言焚诗书了。李斯是在将我这件事当成棋子,以此来消灭所有政敌。” 赵佗目光微凝,一颗心吊了起来。 他被李斯利用了。 赵佗虽然对于这群儒家博士反对他的婚礼感到不满和愤恨,若有可能自是想一脚狠狠踹在淳于越的胯下,以示报复。 但他可不想让此事变成焚书坑儒的导火线。 废除周礼。 如何废除? 按法家的作风,那还不就是将儒家的诗、书尽数焚烧,如果再有谈周礼的人,那就尽数杀戮。 这样一来,就算是废除了周礼。 这妥妥的就是原本历史上的焚书再现啊。 “以李斯这种找到机会,就要对敌人一击必杀的作风,恐怕还会将此事扩展到其他诸子身上,说动皇帝尽烧天下书籍,最后剩下他法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事,他干得出来!” 赵佗深深吸了口气,脑袋里回想起前世所听过的焚书之语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当法家垄断秦国,当整个天下只剩下一种声音,那也代表这个新生的帝国离毁灭不远。 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过了。 就在赵佗心惊之时。 殿中群臣也开始做出了反应。 “臣王绾昧死以禀陛下,儒生虽无见识,以古礼而阻公主之婚,但并无复辟封建之想法。且周礼者,虽是周室所定之礼,但八百年间,已经融入天下万民之中。就连我秦国婚丧嫁娶,日常交际,种种事物皆离不开礼仪。若废周礼,何以代之?” “且天下初定,六国诸侯之地,诸生尚未归心,此时若废周礼,恐六国故地之民再起波澜也!” “是呀,如果废周礼,必定天下震动,还会影响到迁徙六国之人的大事啊!” 随着左丞相王绾发声,几位与儒家相善的公卿也跟着开口进言。 殿尾的诸位儒生博士早被这事情吓傻了。 好在博士仆射周青臣算是个机灵人,他扑到殿中,叩拜大哭道:“臣昧死以言陛下,吾等儒生绝无复辟封建之心。” “是也,吾等绝无反对郡县,复辟封建的想法。” “吾等并未以古非今,还请陛下明鉴!” 一群儒生连忙跟在周青臣身后叩首乞求。 淳于越目光呆滞,被身旁的同僚按在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