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药典(下) (第3/3页)
,剩的几乎全是切药帮的营生了。
这跟同仁堂的粗制办法,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大部分药帮的粗制办法,就是按照同仁堂或是说京帮的要求来的。 毕竟,早前儿,四九城才是各地名家荟萃之地,名家荟萃了,药材自然也要汇聚一堂的。 各地药工进城之后,其实对成老简编本草的补益有限。 成老的简编本草,拿出来就可以做药典的,因为这个就是按照药典来编纂的。 至于李胜利说的第二部药典,那真就属于是中医内部的药典了。 这跟药性的厘清有关,药材的炮制,也会详细到单方药性。 说的简单一点,摆在面上的药典,就是一本词典。 而李胜利要的第二部药典,就是中医界的四库全书了。 可能一整套书下来,就是几十本或是几百本词典这样的体量。 弄不好,单一药材的详细阐述,就要成书一本。 成老在山上说十年时限,那还是乐观估计。 李胜利这边预估,真要编纂完成那第二部药典,二三十年只是起步。 药材,如果从生长种植开始说,到炮制之后进入药罐之中,这里面的细节可就多了。 而世界各地能为中医所用的药材也太多,比之国内药效更好的药材,国外也不是没有。 之前受限于条件,之后的中医们,就要在这条路上慢慢探索了。 或许加上现代医学的一些科技设备跟手段,李胜利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完整版的药典面世。 这样一部集合中医精华的大部头,广而告之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将来的这部药典,既是中医界的秘藏,也会是无数人觊觎的瑰宝。 想想许多人想看,却捞不着看的急切表情,现在的李胜利就想偷偷的乐上一下。 第二部药典,需要几代中医人的付出,但现行的简编药典,也是需要在国内推广的。 而推广的主体,就是各地的药材公司,推广的个体,则是下面数量越来越多的赤脚医生。 过年之前,李胜利拿着稍事修改简编中医药典外加一套药典补遗,首先找到了杜老爹。 这段时间老杜也是城里城外两处跑。 本想着只在城里做个高参的杜老爹,出城也是有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他所推行的农村小手工业,在下边被抵制了。 有了进出口公司在一旁策应,事情的反馈过程,就很短暂了。 下边稍有变化,老杜这边第一时间就能得知。 而且下去做事的时候,杜老爹这边也是按照贤婿兼师爷的谋划,对人不对事。 对事,现在这年月,任谁来了也说不明白,毕竟风雨依旧在。 对人就简单了,再简单说一下,那就是下去怼人,而且是用枪管子直接怼。 抵制小手工业的人,几乎个个是态度不端正的,这年月态度不端正,就没啥好人了。 下去查人,定案打靶,能杀则杀、不能杀尽量强杀,就是老杜解决问题的过程。 任何时候,用最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是最简单的。 无非按照之前的案例、法条行事,人只要贪占了,东西在家的价值可能不够打靶。 但进了评估流程,就是另一个价值了,几双鞋,就够打靶标准了。 这就是老杜的不能杀就尽量强杀。 人杀了、换了,就不会再抵制他推行的小手工业了。 至于冤枉与否,案卷摆在那里,法条摆在那里,两厢对比,绝对是清晰明确的,不存在冤枉与否。 而这也是李胜利招数的厉害之处了。 杀人以诛心、杀人以成事。 要命还是要嘴上的痛快,是个人就能分的清轻重。 看着摆在面前的简编药典,还有多了一册的药典存疑与补遗。 杜老爹也只能摇着头称赞自家贤婿,适应风雨了。 简编药典之中的药材,必然是经得起斟酌的。 至于经不起斟酌的那些,就在存疑与补遗里了,人家都说了存疑与补遗。 再挑毛病,就不好了。 “说说你的药典跟补遗。” 见杜老爹发问,李胜利也不遮掩,说道: “药典之中记录药材一千二百种,常用药材五百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药材。 补遗之中,也是一千二百种药材,多不是平常能用到的,但偶尔遇上疑难杂症也要用到。 其中也有对药典药材的存疑之处,比之药典委的三四百种,多了两千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