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经世济民(中) (第2/3页)
r> 至于中药制剂,多半都是免费提供给赤脚医生们的,算是走的调拨。 但说在了老顾跟二吴面前,总归会让他们有些不好的联想。 “我只是想问一下,药材是怎么区分调拨的。” 这次轮到李胜利不想说,老吴来追问了。 对于下面赤脚医生的状况,吴家兄弟之间也有讨论。 讨论之中,对于中医制剂的效果,四兄弟也不太看好。 中药虽说能治病,但那是对中医来说的。 对赤脚医生而言,用中药治病,手艺上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这简单! 根据各地药材公司的库存药材来调拨药品。 您也清楚,中药材出口之中,有等级的筛选。 现在的状况就是一等品出口,次等的调拨给各地的药材公司、中医院跟药铺。 还有一些算是等外品的中药材,就不好作为药品来出售了。 而这部分药品的存量也不少。 我就让各地的药材公司报备之后,根据各地使用中药材的状况,由蒲老等人根据药材出方子,适当配伍之后。 这些积存的等外品药材,一部分是以药材的形式,发放到赤脚医生手里。 另一部分实在不好当做药材的,则是粉碎之后,按照方子跟配伍,制成方剂调拨到赤脚医生的手里。 这类粉碎的药材,配伍之后,有些虽说不如原方,但还是有相当药效的。 也符合下面的医疗条件。 总的来说,以这种方式调拨药材,既减少了浪费,也丰富了赤脚医生手里的药材种类,跟治病的范围。 试用这几年,取得的成效也算是不错。 只是,这茬没什么推广的价值,以后要怎么筹划,还要再看……” 调拨到赤脚医生手里的半成品药材,既算是药材公司的库底子,也算是将来要在国际市场倾销的方剂种类。 赤脚医生的用药,只不过是试验罢了,如今的试验结果算是不错。 总有风住雨停的一天,这类调拨的方式的,在正常时候,也是不具备可行性的。 中医虽说有些不符合医疗药品的市场化,但也有其市场化的一面。 纯粹的调拨手段,不是不成,但会毁了中医为数不多的市场化一面。 风雨之中非行政手段的推广,只能算是对农村医疗条件太差的弥补。 真到了正常时候,该怎么样还要怎么样的。 没了市场化,也是在动摇中医的立足之基。 李胜利的解释,让老顾二吴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这事儿做的就可圈可点了。 “李先生,家中老父当年常说学医要经世济民。 我以为的经世济民,就是学好了医术,挽救更多的病患,而我这半生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看了你的手段,听了老王的讲述,我现在才知道当年老父所言,经世济民为何物。 李先生,受教了!” 老吴说完这话,跟小吴一道起身,给正中坐着的李胜利鞠了一躬。 有些事李胜利不说,老吴也清楚他的手段,虽说上不得台面,但也有忍辱负重之赞誉。 而在经世济民一途上,李胜利这个中医师,也做到了传统士大夫所说的达则兼济。 虽说为人上可能有些瑕疵,但善政还是有的。 二吴兄弟的这一躬,李胜利也坦然接受了。 真论成果,他做出的也不少,而在赤脚医生的正规化跟用药方面,他算是出力良多的,值得受二吴兄弟这一躬。 “吴博士,经世济民谈不上的,无非是医者本分而已。 谈及医者本分,我这有三份法条,归置中医师执业所用。 我以为,无论是医者本分还是职业道德,都不足以厘清医患关系的。 中医这边相对便捷一些,如果西医也要用,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法条的。” 受了二吴一躬,李胜利坦然接受之后,也对老吴口中的经世济民做了谦让。 这四个字,他还真够不上,二吴一躬他能生受,‘经世济民’就受不住了。 将手里的三份法条,推到了老吴的面前,老吴也不客气,首先拿起了医师法。 再将卫生法推给弟弟小吴,急救条例推给老顾,这才低头看了起来。 小吴、吴教授,跟哥哥老吴的动作一致,也不多说话,低头就看起了卫生法。 而老顾这边却没去看推到面前的急救条例,而是想着继续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