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_第四十二章 苏轼的官二代朋友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苏轼的官二代朋友们 (第1/2页)

    熙宁三年(注意这一年份被贬贬谪的人次数),曾巩准敕通判越州。

    临行前,馆阁里的同舍按惯例要设宴相送。宴席上,众人分韵作诗(苏轼也好这个),苏轼分得一“燕”字。

    在苏轼的“燕”字为韵的诗中,有一句“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此句被后来的变法官员定为讥讽当下朝廷的官员多是些刻薄之人,都是议论褊隘,聒噪如蜩蝉鸣叫之人。还有“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尯”句,被定为是借此来比曾巩的才华横溢,真是与不喜欢曾巩文章的皇帝佬儿作对的节奏啊!

    在王安石正在大张旗鼓地变法之际,我们的文坛领袖在干什么呢?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曾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类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后世的元、明、清各代。

    正是由于欧阳修那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了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兄弟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熙宁三年,欧阳修被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这一年的九月七日,已改名“六一居士”的欧阳修专门做了一篇《六一居士传》的散文,将自己置于自己的藏书一万卷、收集收录的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一张琴、一盘棋棋、好酒一壶酒五种外物之间,成为了“六一”。

    作为苏轼人生的伯乐与文友,苏轼自是有感而发,遂在文后又补充了一篇《书六一居士传后》。

    身处晚年的欧阳修感到自己长期被官场拖累已觉很苦了,而且还有很多忧患缠身,被这五种物品吸引可以使精神得到安逸。有人认为欧阳修这种选择是“无道”的,也就是非有道德修养者的选择。苏轼开篇即表达了他的鲜明观点:“居士可谓有道者也。”这无疑与苏轼崇尚的庄子思想是合拍的。

    苏轼、苏辙是欧阳修知贡举时选拔于前列的,苏轼尤其受到欧阳修的推重。

    苏轼同样很敬重欧阳修,他曾评价老师欧阳修的诗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因此,这篇序文可以说是“不能不为之”的“有为”之作,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议论精辟,具有情理兼胜的特色。在对欧阳修的高度评价中,渗透着苏轼自己的忧世之心和为文之见。

    六天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曾公亮被罢免。

    左仆射,唐宋左、右仆射均相当于宰相之职。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为宰相,此例在宋以后被废除。奇妙的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政权又曾回光返照地设置过仆射一职。

    曾公亮与前面所说的曾巩、吕公著一样,都是标准的官二代。

    曾公亮出身晋江曾氏,父亲是曾会,当过刑部郎中,自己的儿子曾孝宽又当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或“一门四相”。

    曾公亮的人身履历中有这样的头衔: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还有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头衔——军火家。

    历史巨著《武经总要》是一部国防军事的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药火箭”,还记载了我国制成的第一批军用火器。

    《武经总要》为中国和世界的火器发展史和军事技术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成为世界上许多研究兵器的史学家的珍贵资料。《武经总要》的记录,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火药和首先使用火药的国家。《武经总要》记录的火药配方,证实我国发明火药起码早于欧洲300年。

    就是这样的一个宰相,也被年轻的苏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