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梧桐传_第三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2/2页)

,皆为陛下近臣,自然要同进退才是啊!”

    吴必伦点点头,对杨泰虚行一礼,便告辞离去了。

    杨泰看着吴必伦的背影,双手置于袖中,眯起眼,哼哼两声,也离开大殿。

    圣寿宫

    杨懿、杨泰、胡穰、胡奎、胡清焯、胡源朗以及侍中黄为海皆在正殿中。

    胡清焯道:“度支今日何故突然发难于吾?吾为仓部郎,清算漕粮是为何意?难道他有所察觉?”

    胡穰目不斜视地说道:“仓粮籴粜是度支的本职,未必就是发难于吾等。每逢天灾,一口粮便能活一人。司农和度支所奏也是应该。”

    杨泰在一旁说道:“太常卿已将漕粮之事淡去,转到宓氏之事上,奈何吴必伦不理会。”

    杨懿听闻脸色一沉:“吴必伦坐中书监,自持清流一派,以往也没有如此不识眼色。”

    胡奎偷覷了胡穰一眼,正色道:“吴必伦确实是能吏,且不结党,一心治国,不偏不倚,很有名声。想必,他只是不愿参与进后宫之事罢。朝中清流大多如此!”

    杨氏太皇太后一直听着众人谈议,并不发言。眼光扫过众人神色,她拿起茶盏,浅酌几口后,慢悠悠地说道:“今日臣奏,我已听明。司农、度支所奏为第一要务,关乎大晋生计、朝堂稳定。着丞相与太尉商议,派人查查诸仓,其数密报上来。着水都使和水部郎布置漕行转漕事宜,南粮北调,务必保洛都、关中和边关之储粮充足。黄侍中,将本宫所意行文,覆陛下宝印,发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查查粮数之人,由丞相与太尉商议后,发尚书台行文发布。”

    黄为海称诺。

    诸人告退后,杨氏太皇太后留下了杨懿、杨泰二人单独叙话。

    杨懿看着胡氏几人退去后,急着说道:“长姐,为何还让吴必伦做中书监?此人不知变通,顽固不化。吾多番拉拢,其皆不应。不如推三弟或代家之人替之。”

    杨氏太皇太后虚覷向他:“嗯,本宫看出来了。可是,本宫告诉你,中书监只能是吴必伦。”

    杨懿不解道:“为何?有吴必伦在,让我感觉,如刺在喉。我欲行事,皆要顾忌他。”

    “如果让你无所顾忌,那胡穰就坐不住了”,杨氏低语道,“吴必伦从中书舍人走到中书监的位置,当然和他自己的才能有关,他的确有大才。可若不是有人推手,一个寒门清流,能坐上中书监,成为天子近臣?”

    杨懿顿悟:“他是胡氏的人?”

    “若他是胡氏的人,本宫能坐得住吗?”杨氏太皇太后轻叹一声,“朝堂之事始终需赖能吏。清流从事,士家从权。吴必伦乃朝中清流,又能行事,可当重用。中书省已有二弟,抓住枢密之权即可。明白了吗?”

    杨懿杨泰见太皇太后语气已带不耐,起身禀诺。

    “转漕之事,必在眼前”,太皇太后继续吩咐道,“你们回去禀明父亲,商议个章程出来。漕粮如何转?转多少?都需详议。关家一定会入漕。一定要防范各漕行不守漕期、监守自盗之过。明白了吗?”

    杨懿、杨泰听着杨氏太皇太后口齿咬重“不守漕期、监守自盗”,已明了太皇太后所指。

    杨泰抬眼问长姐:“那宓氏之事……”

    太皇太后复又端起茶盏,随口说道:“使人天天上奏。杨氏一族不要再掺和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