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秦观奏对 (第1/1页)
姜居听完王直的话,脸上没什么表情: “我相信三位卿家,三位卿家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定不会背叛朕。” “陛下圣明,陛下如此信任臣等,臣等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大恩。” “近日朝中可有什么大事?” 谢运道:“陛下,今日丞相封先帝皇后为熙和太后,并提议让太后临朝听政,监察百官。” 姜居用力握紧了拳头,面无表情的从牙缝里吐出几个字: “有母后代朕监政,朕无忧矣。” 秦观缓了缓,收住了心中的惶恐不安:“陛下,昨日新邺府王府尹,于相国寺抓捕了齐王,齐王被关押在宗人府,丞相命大理寺、刑部、宗人府三司会审齐王。” 谢运似笑非笑的看着秦观,秦观微微避开了谢运的目光。 谢运刚才语带讽刺的话,和谢运对秦观的态度,已经让秦观明白了,自己在樊楼说的那句话,已经让谢运生了疑心。 秦观虽然没什么智谋,行事也不够周密,但是好歹也是户部尚书的儿子,能被秦顾安选中作为和齐王联姻的对象,秦观也有他的优点,那就是听话。 秦观想起了在进宫之前他父亲交代他的话: 我秦家和齐王本隐藏在暗中,如今齐王殿下被抓,便由暗转明,爪牙全无用处。而陛下也被丞相压制,毫无反抗之力。如此一来我秦家便不能再隐藏在暗中,需要联合陛下,一起先对付丞相,只有除了jianian相周楚暮,我等才能与陛下分出胜负。你此次进宫,便要向陛下示好,让陛下知道我秦家有投靠陛下之意。 秦观心中想道:“看谢运的样子,我昨日在樊楼所说的那番话,已经引起了他的怀疑,谢运是陛下死忠,这件事谢运肯定会告诉陛下。既然陛下早晚都会知道,与其让谢运告诉陛下我秦家投靠了齐王,还不如我自己主动说出来。” “即使陛下知道此事,对我秦家来说也没什么大碍。唯一可虑的是,如果让丞相知道我秦家投靠了齐王,那我秦家就完了。看来要去找找我这几个老朋友了。” 秦观心中有了主意,反而镇定了起来。 姜居一脸愕然:“齐王?大哥?” 齐王就国十多年了,之后不过回京了两次,姜居还对齐王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他小时候。那时他还不过几岁,齐王却已经成年了。姜居和齐王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对齐王却完全没有什么感情,他自小就养在姨母的长信宫,反倒是与姜忌十分亲近。 姜居心中隐约明白了什么,但还是问道: “齐王为何进京,王府尹又为何要抓捕齐王?” 秦观道:“齐王是无诏进京,孤身一人。王府尹是按律抓捕齐王。” 姜居心中冷笑:不愧是我的好大哥,想要趁着父皇驾崩,争夺皇位,可惜,天命在我姜居!大哥你不行,周楚暮,更不行! 姜居一时没有说话,秦观这时却起身跪在姜居面前。 “陛下,关于齐王一事,臣有密报,欲单独禀报陛下。” 谢运见秦观的举动,有些惊疑,王直脸上也浮现一丝疑惑。 “既然如此,请二位爱卿暂避。” 见二人离开,秦观再次跪下: “陛下,臣犯了欺君之罪,请陛下治臣死罪。” 姜居不知道秦观在演的哪出戏:“爱卿何出此言?爱卿如何犯欺君之罪了?” “陛下,齐王进京一事,臣事先已经知晓,却未报知于陛下,犯了欺君之罪。” 姜居脸色聚变,愤怒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你!” “好!好哇!好一个秦季子,好一个秦家!哈哈哈——” 姜居怒极反笑。他没想到,自己的潜邸之臣秦观秦季子,居然是大哥齐王的耳目。 秦观长跪在地,没有说话。既然自己不得不摊牌,那么就不用做无谓的解释。 姜居咬牙切齿:“秦爱卿既然已经投靠了齐王,还跪在这里做什么?是想求朕饶了齐王一命吗?” 秦观抬起上半身,说道:“陛下即使想救齐王,恐怕如今也是做不到的。”
姜居被气的说不出话:“你!你!叛臣!逆贼!” “陛下请息怒。臣所说的是事实而已,陛下如今的大敌,不是齐王,而是jianian相周楚暮。如今齐王被抓入宗人府,臣与jianian相不两立,唯有寄希望于陛下,望陛下不计前嫌,与微臣和微臣父亲,一齐对付jianian相周楚暮。” 姜居怒笑:“你背叛了朕,不仅不乞求朕的饶恕,还妄想借朕之手,除去周楚暮,救出齐王?” 秦观虽然努力想要说服皇帝,但是他发现事到临头,自己却没有那个口才,秦观嗫嚅了几下: “陛下——” “滚!给朕滚出去!” 秦观心下惶恐,没想到皇帝不仅没有接受自己的投诚,还把自己赶了出去,这回又坏了事了。 只能说秦观太耿直了,他的想法是对的,齐王和皇帝,现在确实是合则两利,拥有共同的敌人,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伤害了姜居的自尊心,把姜居气得吐血,如果他稍微委婉一点,诚恳道歉,再循循善诱,陈明利害关系,姜居也不会这么不通情理。 秦观的想法对,但是他没这个能力去完成他的想法,导致南辕北辙。 谢运和王直在殿外,听到姜居的咆哮,不多时,就见到秦观狼狈离去。 两人连忙走进殿内。 王直拱手问道: “陛下为何发这么大的火,可是因为秦郎中说了什么不当的话?” “不准提那逆臣!”姜居余怒未消,胸口起伏。 “陛下息怒。”王直连忙道歉。 这时一位内侍匆匆进来。 “陛下。”内侍使了一个眼色。 姜居知道这是时间到了,张琏拖不住了。 姜居长吸一口气:“两位爱卿,郭夫子的课要开始了,随朕上课。” 几人各自入座。 不多时,一米四的七十岁老臣郭明,颤颤微微的来到了殿内,礼节隆重拜见了皇帝,摇头晃脑的讲起了《礼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