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逃跑女郎_第3章 赌一个香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赌一个香吻 (第1/3页)

    一招制敌,这是父亲教授给我的手法,今天我将其用到了小布身上。

    行武出身的父亲虽然流落澳洲种菜为生,但基本的格斗技巧还是丝毫不落的传授给了他的儿子。

    父亲曾告诉我,在他的故国有一种叫做武术的杀人技,师徒之间口口相传。

    他早年在福建水师学堂师从詹见诚先生,后来参加了北洋海军,丁先达提督也对他多有提携,于是他成为了丁公的亲随,在威海的一座岛上驻扎,随时护持左右。

    一日夜里,父亲和几名随从陪同丁公在岛内漫步,忽然人影闪过,却是一个黑衣人立在面前。

    父亲见有人行刺,大手一挥,侍卫冲到前面将黑衣人围在核心,哪知黑衣人虽赤手空拳却毫不畏惧,昂然挺胸问道:“丁先达,多日不见官升得很快呀!”

    丁公面色凛然,“董师父是来取丁某性命的吧?”

    那人冷笑一声:“叛徒人人得而诛之。”

    父亲挺身而出,“要杀丁公,先过我这一关。”

    丁公却惨笑一声,“都退下吧,你们不行的。”

    父亲和众侍卫哪里肯听,呼拉一下拥上去,一力降十会,黑衣人再厉害也难敌十余人齐上。

    哪知,大家刚刚近身,却不知怎的,被那黑衣人左手一牵、右手一带,要么扑倒在地,要么如沙包一样扔了出去。

    丁公叫道:“都不要动了,董师父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你们需要识趣。”转身又对那黑衣人说:“董师父,丁某确实有背叛之举,能活到今日已经是捡来的便宜。董师父对这些侍卫手下留情,丁某很承董师父的情,动手吧。”

    那董师父正欲动手,父亲大喝一声:“你是倭寇吗?”那人一愣回道:“当然不是”。

    父亲上前质问道:“那请问这位姓董的师父,何以帮助日本人杀我守边大将?”

    见董师父有些犹豫,父亲趁热打铁:“丁公是我海军总长,每日为我中华海疆cao劳,不曾有丝毫懈怠,正因如此倭寇才不敢犯我中华半步,董师父杀丁公岂不是自毁长城、助纣为虐?如果说丁公是义军叛徒,那董师父便将是我中华民族的叛徒!”

    父亲一席话令那董师父呆在那里思虑万千,终于扬长而去。

    父亲问起丁大人那董师父的来历,丁公叹了口气,说起了一段过往。

    丁公自幼家贫,又逢荒旱连年,为了谋一口饭吃,从里到外参加了太平军。熟料,太平军自从在南京建国,便没有了当初的气势,处处被大清帝国围剿,而那位地位尊崇的首领更是自封天王,在南京城过起了皇帝般的日子。

    相反,大清帝国的军队在曾子城的统领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渐渐的攻守之势逆转过来。

    丁大人跟随起义军首领陈玉成驻守安庆的时候,曾子城命清军将安庆重重包围。

    各地义军纷纷前来营救,曾子城大人便顺势而为,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略,而陈玉城却坚壁不出,最终安庆变成了一座孤城。

    当时丁公对起义军失望痛顶,于是和三百多名士兵跳下安庆城墙归顺了清军。

    曾子城起初并不信任丁公,每次出战都让这三百勇士站在队列最前面,所有人都灰心的时候,丁公却认为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在战斗中锐意进取,奋勇争先,最后不但打消了曾子城的疑虑,予以重用。

    后来在李章桐大人在组建湘军的时候,丁公又被推荐到了李大人的麾下。

    然而天不遂人愿,清政府的裁军把丁公裁回了老家,丁公为此苦闷不已,他的妻子出身书香门第,是一位有见识的女子。

    她安慰丁公:“我们家有数亩薄田,足够吃饱肚子,大丈夫建功立业,自然会有机会的,暂且等待。”丁公于是选择了蛰伏。

    数年过后,李大人受命组建海军,便重新起用了丁公,并让丁公前往欧洲学习海军,于是丁公全力投入到海军创建的事宜之中。

    在英国,他觐见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拜访了英国海军司令和高级军官,并与当时一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会面,甚至特意绕道德国,参观了建造中的海军旗舰。

    及至海军成军,丁公自然成为海军提督的最佳人选,他带着邓将军和我父亲征战海疆,屡立战功。

    只是这个提督也不能所有的事情说了算,朝廷安排了许多根本不称职的人做了舰长,父亲曾多次跟丁公提及,丁公也只是一声叹息,无能为力。

    丁公这是第一次向父亲提及自己的过往,父亲又问,“难道那董师父也是太平军。”

    丁公点了点头,“正是,这董师父姓董,名魁,原本是河北文安人,他武功高强,以臻于化境。在太平军内部,人们出于对董魁的敬重,便都称他为董师父。”

    丁公说,董魁,自然爱武,人称武痴,因为误伤人命董魁只得少年离家,二十余岁便已走遍天下。

    他拜访名师高友学习技击之术,到一处,访一处,学一处,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

    终于有一日,董魁来到九华山,在九华山得遇盘山道长,看过他的武术之后,给了“所学虽杂,终难成一家”的断语,董魁方知自己多年来应了“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这才真正潜下心来。

    每次练完功,便在山洞中打坐静思,他发现寒来暑往,气候在变,身边的景致也在变。北方的山粗犷,南方的山灵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