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五如六十一东岱 (第1/3页)
返回的时候,方重勇沉默不语,脑子里一直都是河西走廊的壮阔场面。牛仙客的叙述,让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简单糊弄一下郑叔清,糊弄一下朝廷就完事了。 这或许关系到河西汉民的生存与发展。 “你是不是觉得事情难办?某也觉得非常棘手,河西兵制败坏,只怕长此以往,要出大乱子。” 郑叔清看方重勇不说话,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这个……罢了。” 想了想,方重勇感觉郑叔清一直都“不太聪明”的样子,很多想法告诉对方,也不过是鸡同鸭讲而已。 河西的兵制还叫崩坏?那几乎已经是整个大唐兵制维持得最好的地方了! 如果这个地方都出了问题,那大唐药丸啊! 方重勇都不知道要怎么说郑叔清这个人才好。这个人会做官,但做事的本事很一般。 河西走廊因为广泛屯田,番上的府兵又无法返回原籍,只能在河西落户生子,代代相传。 因此,虽然他们的后代如今都不是府兵,而是参与“兵募”“土团”一类的“制外兵”,但因为军屯的性质,以及河西“地广人稀”的属性,其本质还是原来府兵的那一套。 当然,是待遇弱化了以后的版本,赏赐什么的就别想了。 基础装备自购后交给军屯保管,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田地,家属亦是居住不远,番上可以抵除部分劳役。 一人逃跑全家遭殃,自给自足自成体系,再加上河西的土地兼并,被高强度战争与高比例从军家庭所抑制,这让所有在河西的士卒都只能众志成城为生存而战! 河西要是出不了强军,那才是咄咄怪事。 老郑的狗脑向来都是形而上学,不能对其期待太高。 “如果你有难处,也不是不能想想办法,河西这样的情况,某也是觉得束手无策……” 郑叔清心有戚戚的说道。 此时二人已经穿过春明门进入长安城内,宵禁的鼓声已经在敲,就要关城门了。 “某只是感慨先辈披荆斩棘,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开拓河西走廊,打通勾连西域之路罢了。如今河西有事,那自然要尽一份力的。 郑侍郎请勿虑。” 方重勇对着郑叔清行了一礼说道。 “好说好说,事成之后必有重谢。你身边还没仆从服侍吧,我家里有四胞胎女仆,过两天我就把她们送过来。” 郑叔清一脸rou疼的说道。 “呃,即使你派人送过来,我也用不上啊。” 方重勇一脸无奈看着郑叔清,不知道要怎么评价才好。 四胞胎女仆,郑大人还真是会玩!一桌麻将都够了! “嗯,倒是忘了这一茬了。不过没有关系,待你再年长一些,某再给你物色一下。 好多事情啊,没试过是不知道乐趣所在的。你不要那么排斥嘛,这些应酬,等你为官之后都会遇到的,先适应一下也不错。” 郑叔清意味深长的拍了拍方重勇的肩膀,自顾自的走了。前面就是兴庆宫,该避嫌还是要避嫌的。 一身疲惫的回到家,方重勇就看到方大福等人都是面有忧色。 “为何你们都是这样一幅表情?” 方重勇看着平日里话最多的许远问道。 “小郎君,今日宫中来人前来知会,国子监不必去了。” 诶? “说不去就不去了?” 方重勇一愣,万万没想到李隆基办事这么随意啊! “呃,那倒不是。那位宦官有说辞,说国子监必须年满十四方可入学,郎君没有资格。圣人虽然开了口,但仍被国子监祭酒拒绝。” 许远面色尴尬说道。其实他们都知道有这個规矩,但想着方重勇背景也不太一般,或许有特例呢?没想到还是不顶用。 不过想想也是,国子监乃是类似张九龄那样传统文人的自留地,硬顶李隆基也不是稀奇事,方重勇对此倒是非常理解。 “不去就不去吧,我还乐得一身轻松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谁被这样耍一下,都会觉得很不爽的。 “对了,那位宦官还说,会给小郎君指派一位老师来讲学。小郎君想学什么,他便教什么。” 许远凑过来小声说道。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