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第2/2页)
写,而稿子必须要有剧情,所以就只能以别的方面剧情作为填充。 比如女人啊,比如装逼打脸啊,比如配角全部都围着主角转啊,不一而足。不是作者喜欢这么写,而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不得不如此。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历史文里没有历史,就像是桂花茶里没有桂花,红烧排骨里面没有排骨一样。 都市文里面就有各种花式装逼打脸,历史文你不给我上历史剧情,我何不直接去看都市文? 读者对于历史文中历史的温度,是很敏感的。有可能每一章历史剧情只多了一点点,读者的体会就会完全不同。而历史文中囫囵吞枣一般胡乱搬运史书记载而不加以分析甄别,则有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为了写这本书,我直接以历史系硕士博士论文和期刊乃至文物考证论文为参考重点了。我没办法去考证石碑,考证出土文物,所以只能用这样偷懒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这本书。 第一卷的很多剧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全起点只有我一人写得出来,比如说仿粟特锦的事情就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只是它在一般网站上查不到,业没有人会明明白白写出来罢了。
要谈知识渊博,我还远远谈不上,但我可以摇人。 收费章节,从河西开始。这一卷在规划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很久。 要是按某些爽文读者的想法,其实我应该安排小方潜伏长安夺权的,搞死李林甫,弄掉杨玉环,收买潜力将领,在安史之乱中取而代之,设一个傀儡,最后加九锡。 并不是不能这样写。虽然这有可能让配角全都变成智商低下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读者买账,事实证明,爽文读者并不会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哪怕他们再回头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感觉恶心。 可是,大唐的发展重心始终都在西域,那是中国人古代的“大航海时代”,充满了机遇和冒险。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断绝,中国人扩张自信张扬的年代渐渐远去。 汉唐雄风,半在河西。如果不写河西,不写西域,那算什么写出了大唐风物? 读者们看到一个老硬币顺利夺权,从基层到皇帝,固然是有些爽点的。 可是,历史文就真的只是阴谋诡计么?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盛唐时唐人在西域开拓进取,包容并蓄的风气,对于今天很有借鉴与参考的意义,是时代的声音,甚至是时代的呼唤! 好的为我所用,不好的向我学习,唐人的开放与自信,不在于女性的放荡不羁,而在于社会层面的自信昂扬。 这便是唐代“以我为主,四海一家”的核心思想。 我觉得,这些东西比那些诡谲的计谋和不合时宜的“现代发明”,更有历史的味道。 至于本书的成绩,我也没有多少苛求;我以我心写文,凡事问心无愧即可。 历史就是浩浩荡荡,不以個人意志为转移。用毛爷爷的一首词来表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