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未来空间_第149章 说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说马 (第2/2页)

唐双龙传》里就有打马球的描述。

    赛马业必须有合格的马种,中国虽然有37个马匹品种,但绝大多数是用于运输、耕作的役马品种,没有专门培育的骑乘型品种。

    伊犁马和三河马已经是国内最优秀的轻型赛马,但与世界上以短距离速度最快著称的英国纯血马相比速力差距较大。

    英国纯血马1000米速度跑最好的成绩为三河马1000米速度跑最好成绩是1分零7秒,伊犁马则是1分11秒,与世界纪录相差了10多秒。

    不仅比不上纯血马,与阿拉伯马、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汗血宝马等国外名马也有差距,与新华国世界产马第二大国的地位也不相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国内在马种培育上没有重视和传承,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不过优良的战马,以汗血宝马为例,经常出现在历史文献和各种里的汗血宝马,虽然对其的描述带有夸张,但确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马之一,当今世界上有三种纯种马分别是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其中汗血马是最纯的马种,阿拉伯马和英国纯血马都有汗血马的血统和基因。

    公元前112年,有个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

    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但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汉武帝派出了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

    使者来到大宛国后,大宛国王却拒绝了这个请求。汉使归国途中,金马也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为此大怒,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汉武帝命李广先后两次远征,经过血腥战争,大汉军队打败大宛国,带回了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欲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了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

    从史料看,当时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娇——改良——回娇——消失。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古代将士骑马作战时,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这也是汗血马在中国消失的原因之一。

    另外,国人往往喜欢对马匹进行阉割,这也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

    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其次,是对马种的需求,使得新华国的马多用于使役,很少用于体育运动,造成了马种严重退化,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

    抗战后期,利坚国向国内出售了摩尔根马、夸特马等马种,分别安排在岷县和崇明种马场。但由于战争的原因,用利坚国马种改良中国马的计划失败了。

    解放后,我国政fu开始有计划地大批从前苏联进口马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马种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培育品种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和平时期的到来,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培育马种的目标,还是以挽马或兼用马种为主。

    所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中国的马种不完全适合竞技体育用马。

    而现代改良马种的方向是往体育竞赛方向发展,以往大量用于运输和耕作和役马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先是退出了战场,接下来将逐步退出了农业生产和娇通运输的场所。

    其三是起步时间晚,西方国家从十七世纪就开始有目的地培育优良赛马,国内从上个世纪才开始系统地培育马种,而且培育出来的多是役马。

    此外在饲养管理、训练水平方面差距也不小,从现在开始,国人只能奋起直追。

    叶泉看完图册后,又想到国内马种的现状,便起了不一样的心思,他原本的打算只是购买几匹好马养在桃源村的沙洲上,平时用来骑一骑,如果通过空间优化后,还可以去参加赛马,给他带来一些利润。

    但现在看来,不如干脆把沙洲改造成一个牧场,自己培育出一种全世界最优秀的马种来,让新华国的马扬威世界,而不是去仰视别人,这对其他人来说是极难的事,也是短时间内绝对完成不了的目标,但对叶泉来说,却十分简单,完全能在几年内做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