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未来空间_第503章 新军事变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3章 新军事变革 (第2/2页)

而且可以根据来袭目标自动调整射速,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射炮的拦截效率。

    其拦截效率是传统速射炮的十倍,平均消耗三十枚炮弹,就能击落一枚反舰导弹。

    配属的护航舰队一般为3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1艘核动力潜艇和1艘综合补给船。

    因为大量采用新技术,所以“鹏城”号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还要超过了“尼米兹”级,与“福特”级航母媲美。

    另外,万吨级055全电型驱逐舰,以及装备了“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的全新潜艇已经大批下水。

    潜艇的两侧及围壳、舵内壳采用最新的高强度的深蓝合金。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四倍以上,下潜最深深度可达1000米以下。

    而船体则包裹着一层,由东方集团研制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弹性蒙皮。这种蒙皮使艇壳对于声纳波几乎无反射,隐形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与传统机械转动类推进器相比较。磁流体推进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使用机械动力作为推力,而后者使用的是电磁力。

    正因为如此,磁流体推进器无须配备螺旋桨桨叶、齿轮传动机构和轴泵等,从根本上消除了因机械转动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是一个完全静止的设备。

    磁流体推进器能在几乎绝对安静的状态下航行,其航速可达150节,而这是任何机械转动类推进器不可能实现的。

    地效飞行器的突破性成功,使得国防军海军的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登陆作战能力和运输补给能力等,几乎跻身全球第一。

    空军的歼20、歼31、新型智能无人机、运20大型电动运输机和新型大型轰炸机“轰9”等,已经大规模服役。

    星河集团提供飞行模拟训练系统,使空军节省了大量的经费,更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天军在去年更是出尽了风头,除了空天飞机和空间站,“北斗”卫星系统完成了更新换代,在性能上已经赶超利坚国的gps系统。

    在过去几年里,天军增添大量的地基、天基预警、侦察、监视设备。

    并完善了太空雷达网,发展卫星的制导导弹能力;加强卫星的实时侦察能力和分辨率。建立了反导拦截系统,先后通过了数十次测试,经受住了考验。已经开始覆盖整个国土,成为牢固的防盾。

    天军主要由情报预警、指挥控制和拦截打击三大系统构成。

    指挥控制系统是天军的神经中枢,负责收集、处理情报预警系统和其它军种传来的太空战所需的情报,组织各种太空战兵器适时、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太空行动,指挥反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防御,统筹安排各发射基地的后勤保障。

    它的另一项职责是和其它军种进行合同作战,为其它军种提供全面的侦察、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等保障。

    拦截打击系统是太空军的“坚盾利剑”,不但对敌空间目标实施打击,还要有选择地破坏敌地面武器系统。

    它由各种太空战兵器构成。按其发射位置可分为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武器系统。

    其中,空天战机、空天轰炸机、高能激光打击卫星、太空动能武器、太空雷等大批天基装备的研制。已经取得了突破。

    空天战机装载了轻型反卫星、反导弹武器系统,可灵活地攻击空天目标。空天轰炸机具备20倍音速,可执行全球快速打击任务。

    动能武器就是发射超高速运动的弹头,来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太空雷是一种带有战斗装药的反卫星卫星,它装有识别、跟踪目标的探测引导装置,具有向目标靠近的有限机动能力,主要用于攻击卫星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各种战略防御系统。

    拥有太空部队对国防军来说,等于具有全球实时的打击能力,只要一声令下,无论世界哪个角落即刻会遭到袭击。

    而作为战略攻击力量的二炮,各型导弹都换上新的大脑智能芯片,提高了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在发动机上也取得重大成果,新服役的导弹,提高了飞行速度和打击距离。

    军工领域同样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在电磁、激光、智能、隐形等武器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使得各种装备的性能,追赶上甚至超越了全球顶尖水平。

    这方面表现在军火出口上,去年新华国的全球军火出口份额,仅次华龙国和利坚国。

    而出口的对象,也不再是以往贫穷的第三国家,而是部分发达国家,以及军费支出较高的中东、南美、中亚等国家。

    空天飞机的服役、太空发电站和“天宫”空间站的建成,登月计划的顺利实施,让新华国在航天领域傲视群雄。

    稀土纳米电池的发明,让国家为之兴盛;可控核聚变电站的实现,让人类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这一切,都让政府和国民感觉腰板硬了、底气更足了。(未完待续)

    5201高速随身带着未来空间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503章新军事变革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