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考核 (第1/2页)
第一道礼法题,题目是:人生在世,何以为荣,何以为耻。 第二道治谏题,题目是:落后贫瘠的城池,只有一大片荒地,请问如何改善城池现状。 第三道诗赋题,题目是:以酒为诗,抒发心中志向,以诗明志,篇幅越长越好,但切忌为凑字数而强写。 细看题目之后,李安了然于胸,要说以酒明志的长诗,在李安的记忆中,当属李白的将进酒最为合适,而且李安相信,这篇诗作一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可以秒杀在场其他人的诗作了,再加上前两道题,自己记忆中也有所涉猎,只是该怎么转换为这个世界能接受的语言倒是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想到此处,立刻研墨润笔,提起笔来,便开始作答。 李安想到了这次考试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当夺魁首,便先将李白的将进酒写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李安看着这洋洋洒洒一大篇,其中最令李安满意的便是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一道题目,李安写道: “人生在世,何以为荣,何以为耻,人当自知,当能自立,人若不知,则死亦不知其故。” “当以报效国家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 “当以维护百姓为荣,以鱼rou百姓为耻。” “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吃懒作为耻。” “当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当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人这一生,当懂得以社会风向,以传统文化,以道德与律法约束自我,形成自己的荣辱观,方可无愧于为人一世。” 第二道题,李安写道: “第一,从荒地出发,当改善荒地的土质,改善其土壤肥沃程度,可以收杂草等废弃或多余的植物根茎叶于田土燃烧,以增其肥沃,也可以集人、牲畜等粪便、尿液等于田土灌溉之,以增其肥沃,亦可混合废弃炭渣与田土之间,以改其田土,还可...,需多浇水灌溉,若水源不足,可修渠引水慢灌之,周边可种些耐旱树植,以固水土。” “第二,城池内应当兴私塾,修路、设水利工程等,改善百姓居住环境,以保人口稳定乃至吸引他处百姓前来定居,还当...” 李安写完三道题之后,又检查了一遍,随即又对这些答案进行了一些修改,然后再将答案分别写在了另外三张纸张上,心里想着如此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李安放下了笔,这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毕竟这些都是记忆中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的一点点,不过李安还是在心中向李白等先辈致以感谢之意。 随后李安便拿起答卷走向了讲台,来到了监考官身边说道:“考官,我这边答完了,这是我的答卷。” 监考官愣了一会说道:“这才过了半个时辰,不用如此着急,不用再检查下吗?” 李安笑道:“不用了,我已经修改过一遍,应当没有问题了。” 监考官说道:“也罢,既然你已确认,那我就收了,回去等结果吧。” 李安说道:“多谢考官,考官辛苦了。” 随后李安便潇洒离场,只留下考场中惊愕的众人。 在监考官眼中,能到沧澜学院教书的机会可以很珍贵,那怕是将题答完,一般也都会反复推敲答案是否合适,是否还能有优化的地方,能否答得更完美些,就算是一些自以为是的狂生,也不会如此,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