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母子揪刘伯温出山!高丽翁主瞧不上明四皇子 (第2/4页)
,拿出全部实力。 摆明就是暗戳戳对大伙儿显摆:诸卿,看到了吧,咱儿子随便考,都次次第一名,明年还要冲刺进士。 大家对朱皇帝那点不可明说的优越感。 被朱皇帝这番话,践踏的支离破碎。 朱棣暗暗撇嘴,敷衍道:“臣尽力而为。”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瞥视群臣,‘还有人私下里,嘲笑咱,嘲笑咱朱家泥腿子吗?’ 老四不理解他为何如此,不理解就不理解吧。 大明开国十年,如今,他才真正底气十足! 收敛思绪,转而询问:“文官、勋贵、皇亲国戚已经督查结束,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高丽人先晾一晾,也无妨。 他想听听,混账老四关于督查的想法。 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督查武将。 补偿标准。 “儿臣决定,督查告一段落,等西南战事结束后,再开始督查武将……”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 前线军心不能乱。 这是第一要务。 朱元璋微不可察点头。 胡惟庸眯眼看着朱棣侃侃而谈。 …… “至于补偿标准,儿臣尚未想好,不过,在督查暂时告一段落期间,儿臣准备先将已查明的不法强占土地,归还百姓,同时,今年百官不法强占土地的产出,一并归还百姓,今年的田赋,百官承担……” 其实补偿标准有了。 民间借贷是什么标准。 他就定什么标准。 但为了前线军心稳定,同样不能公布。 毕竟,民间借贷的标准并不低。 冷血也罢,无情也罢。 他现在,只能让部分百姓暂时拿到一部分补偿,日子过的宽裕一些。 不掌权。 不做这件事。 如果有人这么干。 他也会跟着骂几句。 但他干了这件事,就要权衡利弊。 任何影响前线二十万大军作战的因素,都要暂时压下。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余光看向朱标,‘若是换做标儿,标儿会如何处置?’ 他无法判断,同样的事,标儿会如何做。 但老四的做法,他很认同。 收敛思绪,点头道:“咱同意了,就按你说的办,你从草原回来,马上参加秋闱,秋闱结束,又替咱办这件事,接下来,你休息一下,咱会让其他人接手此事。” 老四将来还要领兵。 督查武将这件事,老四就不要参与了。 刘基这个老东西,跑回青田老家都快两年了,连封折子都不给他上。 是时候让这老东西出来活动活动了。 反正,老四都已经把路子蹚出来了。 如今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因为老四也老实了,蓝玉的改变更是宛若脱胎换骨。 刘基接手,也容易上手,就是得替老四分担一些怨恨。 这也是刘基应该的。 要不是老四,他能在青田老家,过两年无人找麻烦的安稳日子? 朱棣错愕抬头,老头子对他这么好? “儿臣谢父皇体恤!” 朱元璋唇角微微抽抽,合心意了,就是儿臣,还肯称他一声父皇。 心里不高兴,就自称臣,干巴巴喊他一声陛下。 这狗德行,到底随了谁! 群臣怔怔出神,都在琢磨,朱元璋准备让谁接手。 吕本眼珠子微微转动,若是他能接手此事便好了,就能在督查武将过程中,施恩笼络武将,或者拿捏武将把柄。 吕家和这些武夫,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对于允炆将来的地位,影响很大。 “好了,督查之事就此议定,传高丽使节。” 群臣闻声回神。 “传高丽使节!” “传高丽使节!” …… 殿外,宣喝声接力传开。 片刻后,群臣注视下,李穑带着高丽两位翁主谨小慎微走入殿内。 行大礼参拜:“下臣李穑,奉国主之命,朝贡天朝上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卿平身!” “谢万岁!” 李穑三人谢恩后起身,介绍道:“陛下,这位是下国国主胞妹,仙姬翁主。” 群臣好奇观察着这位仙姬翁主。 王仙姬冲着龙庭微微一福,余光打量朱元璋,到底是天朝上国的皇帝,充满了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她往后的荣辱,全都由这个男人决定。 “大翁主仰慕陛下已久……” 李穑开始巴拉巴拉。 其实大家都知道,李穑的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