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 (第3/4页)

云甘愿陪他待在农村。

    吕氏微微愣怔,‘羡慕徐妙云?’

    整个金陵,权贵女眷,谁不羡慕徐妙云?

    王美人羡慕,倒也并不令人惊讶。

    她还是很愿意给王美人讲这些。

    首先,这还是她第一次和王美人交流,父亲说过,若太子爷真宠爱王美人,就要和王美人交朋友。

    其次,王美人若是听了朱四郎如何宠徐妙云。

    要求太子爷学朱四郎。

    那可太好了。

    太子爷必生嫌厌!

    “妙云可是整个金陵权贵家女眷都羡慕的对象……”

    王美人错愕看着吕氏。

    有这么夸张?

    “四弟为了让妙云不下地,开办了学堂……”

    ……

    前面众人,并未在意,后面两个女人聊什么。

    朱棣带着朱元璋、朱标,去了鸡舍、猪舍、参观了饲养场,然后就往打谷场走去。

    “金棒子!”

    朱雄英一声惊呼,打断后面几个女人聊天。

    马秀英、太子妃、吕氏、王美人抬头,就被远处的景象惊呆了。

    打谷场到处耸立的架子上,挂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大棒子。

    金灿灿,看着十分壮观。

    朱元璋率先从惊讶中回神。

    他已经看过锦衣卫奏报了,不过,饶是如此,还是被震惊了。

    对朱雄英笑道:“这不是金子,是玉米,去年夏天时,你和你四叔去辽东,没吃到,今年,说什么,都要让咱们雄英尝尝。”

    朱标回神,惊讶看向朱棣,迫不及待问:“老四,有没有估算,亩产多少?”

    朱棣伸出五根手指。

    “五石!”朱标惊呼。

    朱棣笑着点头。

    五石就是六百斤。

    相较后世,其实并不多。

    去年应天府范围内,风调雨顺,旱地也不缺水。

    之所以只有六百斤,是土地太贫瘠了。

    去北方种植,他估摸着,恐怕得减少一半。

    即便如此,也不错了。

    土桥村的水田,前年还堆肥,今年水稻和麦子的产量,也不过刚刚突破三石。

    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

    大明的粮食,至少能翻倍。

    朱标稳定情绪后,轻松笑了,“太好了!有了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往后咱们大明百姓就不需要饿肚子了。”

    ……

    父子、兄弟三人聊着来到打谷场。

    王美人好奇伸手触摸,握住玉米,似乎想到什么,俏脸不由微红。

    吕氏狐疑看了眼,介绍道:“嫩玉米煮熟后,糯糯的很好吃……”

    夏天时,毛骧拉了一车青玉米棒到金陵。

    东宫也分了不少。

    太子爷命人给她送了不少。

    当时她正怀着允炆,吃什么都不香,不知为何,竟特别喜欢这玉米。

    ……

    片刻后,众人来到粮仓前。

    朱元璋指着多出来的一座粮仓,“这就是你们的义仓对吧?”

    朱棣看着小仓。

    在品字形三座粮仓中间。

    这是他陪雄英去辽东期间,八叔他们建的,事实证明,现在的土桥村,即便没有他,也能正常运作了。

    笑笑点头:“对,往后每年秋收,我们都会往里面储存满足全村人吃三天的粮食……”

    ……

    朱元璋、朱标认真倾听。

    历朝历代每当天灾人祸时,朝廷虽然都会赈灾。

    可大家都明白。

    朝廷赈灾,其实更多是做做样子。

    拿出的钱粮对于灾民,本身就是杯水车薪,再经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灾民肚子里,少之又少。

    若往后。

    大明所有农村,村村都有一座义仓。

    由村民自管,避免了层层盘剥……

    ……

    朱元璋、朱标均都不由激动。

    他们太清楚,如果村村都有能力建义仓,每年往里面存一点粮食。

    能为大明带来何种好处!

    “老四。”朱棣话音刚落,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征询:“你觉得,你们土桥村乡土村社建设经验足够了吗?今年能不能推及天下?”

    马秀英正和几个儿媳低声聊天。

    闻声,停下,向朱元璋看去。

    王美人见朱元璋满眼期盼看着朱棣,惊呆了,‘父皇这么重视朱四郎的意见?’

    亲眼所见的朱四郎。

    侧妃口中,把徐妙云捧在手心独宠的朱四郎。

    眼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