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等朱棣回归! (第2/3页)
不能让老四建立的势力,压过大明。 最好是老四弱于大明。 标儿这一脉,和老四这一脉,相互依靠。 标儿这一脉,掌握丰富资源。 老四这一脉,依靠大明的棉布、瓷器等资源,获取商贸利益。 他倒不是担心老四。 是担心,老四发展太好,朝中有人眼红,等他和秀英不在了,借口老四当初创业,受了大明恩惠,要求老四割地之类。 这类事,有没有可能发生? 有! 所以,如果老四的军队很精锐,不需要他支持,他就不会支持。 这次让老四带兵回来帮标儿北征灭元。 也等于是还账。 “当然,这只是咱的设想,未来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朱元璋无奈笑笑,他对老四的期许,都变多少次了? 马秀英默默松了口气。 …… 胡府。 “什么!” 胡惟庸浑身绷紧,瞪大眼,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点点头:“朱皇帝亲口许诺,朱四郎占据东番后,准其建立一支,上限两万人精锐!” 朱四郎统帅两万精锐。 足可以扫平四海之地,任何一个蛮夷小国了! 海盗陈祖义,都能称霸海面。 朱四郎若是去了。 且拥兵两万,极有可能成为大明四海之王! …… “朱皇帝还说了,等太子北征灭元时,要朱四郎带一万精锐回来助战。” …… 胡惟庸惊呆了。 朱皇帝就不怕,太子和朱四郎反目成仇,朱四郎势大,夺了太子的皇位? 朱四郎再回金陵,就会带一万私兵,耀武扬威,锦衣回归? …… 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冒出。 他却一个答案也没有。 许久后。 胡惟庸回神,咬牙道:“我就不信,他们老朱家能避免祸起萧墙!” 朱四郎发展的好,朝中百官不眼红?太子系不眼红? 大明境内的地方豪强不眼红? 他太了解人的贪欲了! 这些人,都会为了利益,推动太子对朱四郎动手! …… 胡惟庸越想心情越好,笑道:“恩师,这大海和陆地也不同,朱四郎在陆地善战,到了海里可未必了……” 大海盗陈祖义,那是一个祖辈,就背离中原,去南洋蛮夷小国谋生之人。 朱四郎或许还晕船呢! 海里的战争,如果真这么容易。 大明又岂会,被动禁海,设立海防。 不止大明。 从元朝开始,就在沿海设立海防。 说白了,就是水上力量薄弱。 元朝攻打倭国和占城过程中,继承南宋的水军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自此之后,元朝就终止对水军投入,一百年,等朱皇帝取代元朝,建立大明后。 接受最强大的一支水军,还是朱四郎、徐达这对翁婿,辽东大捷,归顺的这支水军。 造船技术、善水战的将士,一百年的荒废。 朱皇帝厉害,也变不出来。 至于朱皇帝和陈友谅的潘阳湖水战,这种江河湖泊上的战斗,实践证明,在海上不适用! 大明一国之力,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朱四郎就能做成? “或许,朱四郎还会陨落在大海上!” …… 就在胡惟庸、李善长议论之际。 朱元璋对朱棣的交代,也被很多去送行之人,传开。 并且,在有心人刻意推动下。 迅速在金陵城蔓延。 “燕王走了!” “啊!俺一直在洪武大道盯着,怎么没发现!” “定是天一亮,甚至宵禁刚结束,燕王就出城了,听说陛下准许燕王组建两万精锐!” …… “太子爷要北征灭元?” “这个不重要,到时候,燕王将带一万精锐回来,到底真的假的?” …… 朱标将在未来北征灭元的消息。 也在不经意间,‘巧妙’在民间流传开来。 …… 左相官房。 宋濂焦急道:“伯温,我知燕王对你有救命之恩,但陛下如此纵容燕王,你身为左相必须劝谏!” “两万精锐!” “燕王带一千精锐,就能纵横草原,给他两万精锐,他极有可能,从福建出发,打下半个中原!” …… 刘伯温哭笑不得看着宋濂。 这位大儒,倒是真敢说。 也足可以看出,燕王的优秀,的确给很多人十分大压力。 “景廉兄,陛下这样安排,肯定有深意。” 刘伯温打断宋濂,压声道:“若我没猜错,陛下是想把东番封给燕王,让燕王成为大明四海藩屏,镇压四海盗贼,将来时机合适,会放开海禁……” 更深的内容,关乎陛下的磨刀计划,就不能透露给宋濂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