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最怕游击战 (第2/2页)
之时偷袭海州。因为多尔衮自己判断,明军大概率会把粮草囤积在海州的。 一切就绪,多尔衮遥望山海关方向,心中呐喊:来吧,都说你亲自领兵平定了关内,很能打,那就来朕看看,我们两人之间,到底谁更会打,谁才是更合格的皇帝! ……………… 明军出山海关之后,本来要面对宁远、锦州这些重镇,还有其他各个卫所军镇,比如说中左所,宁前所等等,结果没想到,朝廷官军一到,满清军队闻风而逃,大军非常顺利地收复一地又一城。 一时之间,朝廷官军的士气大振! 但是,崇祯皇帝却不是很喜欢。 后世伟人有说过一句话,把拳头缩回去,再一拳打出去的力量,会让敌人更痛。 满清这是把兵力都收缩了回去,这可不是好兆头。 崇祯皇帝最担心的是,那多尔衮够狠,甚至是放弃了沈阳,继续往北退,利用地形的优势,最终选择和朝廷官军打游击战。 决战之前,没有大量歼灭满清的有生力量,那这个游击战打起来就非常难受了。 派出去围剿的军队,不能少了,容易被满清军队以多打少给消灭了。派出去围剿的军队如果多了,满清军队避而不战,粮食消耗就大,时间久了,也是吃不消的。 因此,崇祯皇帝是期望,满清军队怎么都要来一次决战。只有打垮了满清的主力,消灭了满清军队的大部分人马,那么剩下的人马就算再打游击战也是不怕了。 第一是胜负已分,士气和主力决战前就会不一样。 第二自然是剩下的满清军队实力不会强,分兵围剿,也不怕满清军队的伏击。 不过心中虽然有如此担心,但是崇祯皇帝估计,大概率不可能会出现最坏的情况。 在这个时代,能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真正掌握游击战精髓的人,肯定不存在。 不要说多尔衮如今只是满清的摄政王,就是真正的满清皇帝,他估计也没法说服其他人,决战都不打,就在一开始的时候打游击战。
这个猜测果然没错,在崇祯皇帝领兵快要到海州的时候,前锋便传来消息,说建虏烧毁了海州城,但是重兵把守鞍山驿堡。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算是放心了,那多尔衮还没有魄力能放弃辽阳和沈阳! 于是,崇祯皇帝也不急着进攻,大军到达海州之后便开始休整,同时等待郑芝豹的水师运送粮草到海州囤积。 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满清军队有时间能集结。他最喜欢的,就是敌人聚成一窝,然后一战而灭之。 打李自成是这样,打云贵土司造反,也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估计现在都还在打内战。 最终给了满清军队五天时间,然后崇祯皇帝亲自领军来到了鞍山驿堡。 鞍山驿堡,是明代辽宁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东贴鞍山河,坐落在东西鞍山两座山的中间地带,东西距两山各0.5公里,驿堡东北面是源于长白山余脉的千山,西南面则是辽阔的辽河平原的开始。 鞍山驿堡属于定辽前卫,洪武二十年设,万历六年重修为“等腰梯形”城堡。周长“一里又204步”。城池为砖石夹夯土结构,基石层高2米,砖砌层高7.5米,城墙厚度7.5米,基宽8米,墙高10米,大概就是三层楼那么高。 要想从山海关或者海州前往辽阳,就必须要通过鞍山驿堡才行。换句话说,明军进攻满清的辽东腹地,除了走草原,就必须要攻克鞍山驿堡才好,由此,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从城头上的旗帜和守军人头能看出,满清在这里驻扎了重兵。 看完了敌情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做什么,反而回了海州。 城头上,尼堪早就躲在那观察,见明国皇帝走了,反而紧张起来,当即交代手下道:“晚上的城防,一定要打着十二分的精神,防止明军偷城。预备人员,要远离城墙,听到了没有?” 他的声音很大,就怕别人听不到一样。 尼堪的手下自然明白自己的主子为什么会这样,很明显,是吃一堑长一智! 自然,他们收到这个军令之后,也不敢怠慢,当即遵令执行。 然而,当天晚上什么动静都没有,让他们白白警戒了一个晚上。 他们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没有发起进攻,其实是在等消息。 鞍山驿堡能拦住大军的去路,但是拦不住朝廷官军的夜不收。 朝廷官军到达海州的时候,就已经派出了夜不收。不止如此,锦衣卫这边,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随驾出征,也是派出了精锐的锦衣卫密探,刺探建虏的情况。 就在崇祯皇帝视察过鞍山驿堡之后的第二天下午,李若链就兴奋地求见皇帝,禀告最新的敌情. 崇祯皇帝听完之后,便没有再等,立刻召开御前军事会议。 周遇吉、黄得功、吴三桂、曾英、秦翼明、李定国等将领,济济一堂。 方正化自然也在,就由他给众将讲述敌情:“建虏在辽东的主力大概有二十五万,其中十五万据守辽阳,另外十万人马据守沈阳。根据消息,建虏人马中,大部分都是朝鲜兵,火铳手极多……” 崇祯皇帝坐在主位,也是在听着,同时看着底下众将。 他发现,在方正化公布了满清兵力之后,不少将领的脸色有点凝重。 不得不说,只是当初关内一战,虽然打破了建虏无敌的神话,但是,长久以来建虏对朝廷官军的胜利,多少还是有一些余威的。这倒不是说害怕,而是有压力而已。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在方正化讲完敌情之后,便严肃地开口说道:“诸卿,此次辽沈战役,朕要一口吃掉建虏这二十五万人马,谁要不死战,放跑建虏,则严惩不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