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生活篇 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活篇 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第5/8页)


    后来,痛苦之后,她的丈夫在工作期间认识了阿云,并在朋友的撮合下,与她结了婚,双方也很恩爱。

    后来,丈夫的前任女友又调回到这个城市,阿云听说后非常紧张,害怕丈夫旧情复燃。

    于是,她开始仔细研究丈夫的一言一行,疑虑重重。

    她经常偷偷检查丈夫的钱包、公文包,想找到蛛丝马迹;经常往丈夫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丈夫在不在工作;丈夫外出时,她还经常偷偷跟踪。

    丈夫逐渐觉察到妻子的种种猜疑行为,很是反感,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对妻子的挚爱渐渐淡去。

    他开始讨厌妻子的关心,讨厌回家听到妻子的盘问,于是向单位主动要求长期出差,回来后也找借口不回家。

    妻子的疑心为此自然越来越重,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分手。

    再真挚的爱情也经不起猜疑的折磨。

    阿云无休止地盘问、调查丈夫,全然不顾丈夫的反抗,把丈夫的离家当做印证猜疑的证据,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猜疑是一个可怕的心理误区和一片阴暗的沼泽地,一旦陷入,几乎不能自拔,使人失去理性,失去爱情与婚姻。

    在猜疑者看来,自己的猜疑总是正确的,对方对猜疑保持沉默则被认为是默认或理亏,对猜疑进行解释则被认为是狡辩,这是一个死胡同。

    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就像鸟中的蝙蝠,永远在黄昏里飞。

    猜疑的确应当制止,至少应当节制,因为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扰乱事务,使之不能顺利有恒。

    猜疑,使君王易施暴政,为夫者易生嫉妒,有智谋者寡断而抑郁。”

    为什么白流苏和范柳原会产生“倾城之恋”?

    张爱玲有一部爱情名篇《倾城之恋》,故事所发生的地点为香港,来自上海的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回到白家后,受尽了亲戚的冷嘲热讽,白流苏由此看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白流苏偶然结识了潇洒而又多斤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便准备拿自己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白流苏和范柳原均是两个情场高手,他们在浅水湾酒店互相斗法博弈,原本白流苏以为自己要输了,然而就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奋不顾身地折回寻找白流苏,在这种生死关头,两人发现了彼此的真情,决意要天荒地老。

    为什么经由一次轰炸,白流苏和范柳原原本不确定的爱情就得到了印证和昭示,从而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

    原因在于,人越感到不安,便越会产生强烈的与别人在一起的动机,为爱情存在的因素之一--彼此互相依恋--提供了萌发的前提。

    日军轰炸香港无疑让白流苏和范柳原产生了恐惧心理,白流苏的恐惧出于对于生死的未知,范柳原的恐惧则来自于失去白流苏的潜在可能性。

    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他们都产生了与对方在一起的强烈愿望,一座城市的沦陷让他们发现了彼此之间的爱情。

    一般而言,当个体感到恐惧时,他们所选择的同在一起的伙伴都是自己真正所在乎的人--“倾城之恋”由此而来。

    观察周围的婚姻伴侣,我们也常会发现,那些共同经历一些灾难事故和危险情况的男女,他们的爱情更能经得起岁月和外在诱惑的挑战,便因为曾经共同依恋的经历让他们坚信: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值得携手一生一世的人。

    为什么婚前是王子,婚后却成了癞蛤蟆?

    人们遇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后,为了赢得对方的喜欢,多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

    与对方约会时,很多人会煞有其事地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做头发、穿新衣等。

    同时,在对方面前也总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女士表现地非常淑女,男人则做出一副绅士的派头。

    他们不惜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包装自己。

    但是随着亲密度的增加,尤其是进入婚姻的城堡后,很多人则彻底卸下了自己的完美伪装,面对伴侣时,他们不修边幅、爆粗口、表现地斤斤计较、上卫生间不关门、穿着破洞的睡衣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通过婚姻的洗礼,女人常会感慨曾经的“王子”降级成了一只“癞蛤蟆”,男人则伤感那个昔日有着标致身材的美人变身成了大吃特吃的“肥婆”。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确认已经赢得了伴侣的喜欢,失去了让自己迷人的动机。

    其次,天长日久,人们认为伴侣已经十分了解自己,如果自己仍然在伴侣面前“伪装”,对方会很容易拆穿自己的真面目,反而有些矫揉造作之态;最后,当紧密关系建立后,人们自觉地把伴侣视为“自己人”,所以宁愿展示出最原始的自己,比如当着伴侣的面放屁、挖鼻孔、用最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